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我们看到这一段的经文惊心动魄,对吧?先知传递耶和华的启示、审判的信息,好像话都说得很绝,那个审判的场景也是令人惊悚。巴比伦灭亡,原先荣美的宫殿当中,只有豺狼野狗出没,连游牧的阿拉伯人都不会到那里支搭帐篷,被弃绝得如此之深。
基督山恩仇记
我以前提到一本小说叫《基督山伯爵》,中文有另一个翻译叫做《基督山恩仇记》。如果在十年前,你问我这是一个什么故事,我大概用一句话来说:“哦,这是一个受苦的人,这是一个被冤枉的人出来复仇的故事。”我会把重心放在他复仇的这件事上。不过信主之后我再读,其实他出来之后是有两条线的,一条线是报恩,一条线是复仇,就是祝福与咒诅两条线索。在我以前的印象当中,我怎么就只记得复仇呢,怎么就把报恩这条线给忘了呢!因为复仇让人印象太深刻了。复仇勾起了我们自己里面的很多苦毒、怨恨,似乎他在为我复仇,似乎他在替我出气,所以这个代入感就特别地强。因此印象当中,几乎只是一个复仇的故事。第二,它不但有报恩和复仇两条线索,而且在报恩和复仇、咒诅和祝福之间,就像旧约当中的先知所讲述的以色列人的故事一样,中间还会有交叉,甚至会出现翻转。
以前我忽略了这个故事当中信仰的部分,基督山伯爵在地牢当中遇见的那个老头,其实是一个教会的长老。他不但给了他那个宝藏图,也教他很多的学问,也在那里给了他信仰,在那样艰苦的日子中常常带领他祷告神。所以在那个地牢当中,他基本上接受了基督教古典教育。在之后的日子,他常常会想到自己向上帝的呼求。他在向上帝的呼求当中看到那一位公义的上帝,所以他想行公义,他想让那些行不义之人受到上帝公义的惩罚。他把自己当作是上帝施行审判的器皿。
不过当他的复仇计划慢慢展开的时候,他的心里面不断地有这样的挣扎:“我是不是复仇过分了?”在《基督山伯爵》最后,他在留给友人的一封信里面评价自己说:“那个人简直同撒但无异。”所以你会发现最后有一个饶恕和赦免的故事。虽然那个陷害他最深的仇人最终身败名裂,并且吞枪自杀了,但是那个仇人留下的孩子,基督山伯爵却爱他,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以他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视他如同己出。
旧约恩将仇报,新约仇将恩报
当我读到以赛亚书的时候,读到在先知的口中,神传讲那一个祝福跟咒诅的信息,读到以色列人与上帝之间,以及以色列人与周围的列国之间的一个恩恩怨怨的历史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词,我们可以给旧约起一个名字,叫做《以色列恩仇记》,把新约叫做《基督恩仇记》。我们就在里面看见这个恩与仇,同时我们看见福音是什么呢?我们看见福音不单单是指出了恩,然后也指出了仇,福音是恩仇之间的一种翻转。福音最令人激动的,是恩和仇之间的颠倒。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整本的旧约故事,从以色列来讲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我这样子讲,你们是否同意?甚至我说,你们没有信主之前的人生轨迹,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不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从亚当在伊甸园犯罪,就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的开始;从挪亚被拯救之后,他的后代就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的延续;从亚伯拉罕蒙神的呼召,但是从亚伯拉罕所生的后代,也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从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四百年,被神大能地拯救出来以后,从旷野就开始了一个四十年的恩将仇报的故事。然后一直到它历史上二十八位王,我们之前讲到圣经给他们最后的一个定论:每一位王都行了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一直到先知来宣告,无论是先知以赛亚、耶利米还是但以理,他们来宣告或者是他们来经历那一个被掳的审判,我们一直看到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这样看来,整本的新约或者从旧约一直延续到新约的那一个弥赛亚的盼望,那一个弥赛亚的福音,就是一个仇将恩报的故事。
今天是五旬节,圣灵降临的纪念日,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是这个福音故事的高峰,是这个福音故事在地上的一个完备,也是迄今为止的上帝救赎的最高峰。因为圣灵从上至下的浇灌,将我主耶稣基督那一个将恩与仇翻转了的福音所成就了的救赎,浇灌在这一群原本是恩将仇报的人,就是恶人的身上。就好像前段时间小朋友去看那个灰姑娘的故事,在那些童话故事里面,仙女拿一个魔杖,或者是拿一点水一洒,哗一下子,丑小鸭就变成了天鹅,然后灰姑娘就变成了美丽的公主。五旬节圣灵降临也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哗一下子,这一群全然败坏的罪人就变成了教会,就变成了新妇,变成了圣洁无瑕疵的神所爱的女儿,或者是我主耶稣基督要娶的新妇。我们感谢赞美神!我们看到这一个恩将仇报的故事,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些人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当中成为了教会,耶稣基督的身体,我们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感谢赞美神!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祢!我们看到祢创造的人类,祢与祢所创造的人类之间几千年来恩恩怨怨的历史。我们看到这一个恩仇记,这个恩仇记从来都是祢守约施慈爱,从来都是祢的恩,从来都是我们恩将仇报。但是我们却看见了一个福音,祢给了我们一个好消息,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就是这恩与仇之间的翻转,就是这一个的倒转,在先知以赛亚所预言、所盼望的那一位受苦的弥赛亚的来临,在那一位被钉在十字架、被挂在木头上举起来的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的儿子道上帝。
主,我们感谢赞美祢!我们看见救恩就像瀑布一样的,像甘霖一样的从天降临。我们看见圣灵的恩膏就如同甘霖一样的从天降临,绝不会落在半空而徒然地返回。因此我们的石心被祢换了肉心,律法就被刻在我们的心中,祢就赐给我们一个重生的生命,祢就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身份,祢建立了祢荣耀的教会。主,我们感谢赞美祢!在今天,我们盼望圣灵的降临,我们渴望圣灵的充满,将我主耶稣基督的福音再一次地宣告,浇灌在今天这个会堂当中,充满这一个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感谢赞美神!奉靠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祷告,阿们!
一、先知总是宣告非此即彼的信息
今天的题目叫做“不与恶人同居的神”。我们在上一次十一到十二章讲到两件事:第一,我们讲到先知的文化,特别讲到先知在旧约当中被上帝所使用的神话语的出口所带来的先知的精神、先知的职分和先知的口吻。我们透过先知去理解那一位弥赛亚。第二,我们回顾了之前十二章整个大的脉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说整个以赛亚书跟其它的先知书一样,先知有一个特点,总是来宣告非此即彼的消息。先知总是在审判与拯救之间,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在上帝与魔鬼之间,在生命和死亡之间,在天国与地狱之间,做非此即彼的宣告。
用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或者说,“不要那么上纲上线嘛。我就是有几次没有来教会,怎么就变成光明跟黑暗,怎么就变成天国与地狱,怎么就变成成圣与沉沦,哪有那么严重嘛?”但是先知的口吻是什么?他把信仰生活当中所有的事情,就要在最高的层次上做二元的划分。他就要在审判与拯救,他就要在光明与黑暗,他就要在信还是不信,他就要在你是拜玛门还是拜上帝之间,来挑战你,来颠覆你。你也可以说,来论断你,来审断你,来责备你。
我们就看见整个以赛亚书是一个大的审判与拯救的循环。上半段(一到三十九章)的一个循环,我们把它叫做失乐园。后半段对应着新约可以把它叫做复乐园。可是我们也讲到说,前半部分的审判里面从来都包含着拯救,那后半段的拯救的信息当中同样也包含着审判。因此我们来看一到三十九章里面,它同样都是有很多的审判与拯救的循环。一到十二章是已经讲过的第一个部分,我们今天开始的第十三章到二十三章,是第二个大的部分。前一个部分的焦点是什么呢?一到十二章的焦点乃是以色列的命运。以色列的命运是什么呢?是审判与拯救反复的循环。从今天我们读到的第十三章开始,你会发现先知的预言转换了一个焦点,不再是以色列的命运,而是转向世界的命运,转向列国的命运。从十三章到二十三章分别地会论述当时世界上的十个国家的命运。
1、审判与拯救的循环
让我们先来回顾前面十二章以色列的命运。让我用这样的一个图来表达——我们看见了四轮的审判与拯救的循环。
第一章是审判,一开始神就审判以色列百姓,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赛1:2b)所以先知呼唤所有人来听审,甚至呼唤什么?天地万物都来作为陪审团的成员出席,来听上帝对他的儿女的审判。不过到了二章2-6节,我们看见一个伟大的拯救的画面,就是锡安要超乎诸山之上,就是有一个铸剑为犁,刀枪要打为镰刀的画面。我们在那里提到,联合国将它作为整个世界和平的一个愿景,将以赛亚书二章4节的经文刻在纽约联合国总部。
接下来是第二个循环,第三章又是审判的信息。可是到了第四章的第1节,我们再一次看到拯救的信息,看见对弥赛亚第一次的预言和指向,就是耶和华发生的苗。在那里我们看到,原来祝福永远都藏在咒诅当中,原来神在忿怒的审判当中,在对以色列他自己的百姓的审判当中,为他们预备了可以躲藏的地方。
然后接下来,五到八章进入第三轮审判的信息,一轮比一轮更加激烈,一轮比一轮里面的用语更让我们心惊肉跳,不论老年人还是少年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通通都在审判之下。可是到了第七章和第九章的时候,我们看见第三轮的拯救的信息,就是以马内利,对那一位要来的弥赛亚的预言指向一个高峰。第七章当中的是以马内利,到第九章说:“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赛9:6a)我们通常会把七到九章那一个以马内利的弥赛亚的预言当作是以赛亚书当中弥赛亚预言的第一个高峰,第二个高峰要等到五十三章。
接下来,我们看到第四轮的循环,到了第十章又是审判的信息。可是到了十一和十二章的时候,再一次提到耶西的根。我上次有分享,为什么不说是大卫的根呢?那一位婴孩不是要坐在大卫的宝座上吗?不是接续着撒母耳记下第七章的那个大卫之约吗?不是肉身上大卫的子孙有一位要永远地坐在那不朽坏的王国的宝座之上吗?但是那里却提到耶西的根,耶西是大卫的父亲。
很多中国的父母都是一代一代地把盼望放在儿女的身上。如果我很失败,我就对我的孩子说:“你将来要争气哦!爸爸没有实现的梦想你将来要实现哦!”如果这样,我就到处去宣布:“我虽然不怎么样,我儿不错。我没考上大学,我儿考上大学;我没出国,我儿出国了;我没挣钱,我儿挣了钱。”如果你很失败,如果旁边有人问你:“你爸还有没有儿子?”这不等于骂你吗?你明白这意思吗?“耶西的根”的意思是说,这一位要来的弥赛亚的预言再达到一个高峰,他不但是大卫的子孙,而且他是另一位大卫。他是一位新的大卫,他是真正的大卫。就好像他不是亚当,他既是亚当的子孙,又是一位新的亚当,他是一位真正的亚当,又是第二位末后的亚当。
2、先天下之苦而苦
因此,我们看到前面十二章四个咒诅与祝福的循环之后,从第十三章开始,上帝讲到列国的命运,第一个就是巴比伦。我也讲到,先知预表基督,借用范仲淹的话来讲,什么是先知呢?第一,“先天下之知而知”;第二,“先天下之苦而苦”。先知蒙受了上帝的默示。以赛亚书第一章第1节说,以赛亚得了神的默示。你有没有看见第十三章第1节,在进入到对万国审判的时候,再一次出现这句话,“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赛13:1a)所以,先知的知是来自于神的知,是成为神话语的出口,他“先天下之知而知”。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因此“先天下之苦而苦”。在“先天下之知而知”上,他预表那一位真正的启示的最高峰,启示自己的本身,就是耶稣基督;在“先天下之苦而苦”上,所有的先知都预表着那一位受苦的耶稣基督。
让我们来看一个词,就是第1节里面说:“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赛1:1b)在以赛亚书的希伯来原文里面有两个词,中文都翻译为“默示”。第一个“默示”就是在一章1节那里,那个“默示”在其它地方被翻译为“异象”。你们记得有句经文叫“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29:18a)“没有异象”的意思,就是没有上帝的话语。没有上帝的话语,“民就放肆”。没有上帝的话语引领我们,各人就任意而行。所以那是“默示”第一个词义,指到上帝的话语。
可是在第十三章的第1节,接下来到十三到二十三章部分里面,凡是提到“默示”的时候,它是用到第二个希伯来文。这一个希伯来文的意思是“负担”,或者叫“重担”,或者你可以说“压力”。以赛亚从神那里得了一个好大的重担。神的话在先知的口中如千斤的重担,这特别地来表明,先知不但是知,不但是得到了从神那里来的话,而且这话在他的生命当中成为一个重担,成为他因此而受苦的一个源头——先知为神的话语受苦。以赛亚领受上帝的呼召说:“我要去传神要我所传的话。”但是他们不会听,但是他们不会信。所以你知道那个传话的人有多痛苦吗?“默示”、“负担”或者“重担”,表明了神的话语在先知的生命当中所带来的那个苦难,所带来的那个压力。
3、真理总是以悖论的形式出现
我们看到,先知的讲述总是有一个特点,就是悖论。整个基督教信仰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基督教信仰当中的真理总是以悖论的形式出现的:耶稣既是神又是人;生命跟死亡之间总是悖论的,保守生命的就要死,失去生命的就要活;在后的就在前,在前的就在后;尊贵的就降卑,卑微的就升高;智慧的就愚拙,愚拙的就智慧;你会看到恩就是仇,仇就是恩。你会看到在我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神成为人来到我们当中。福音是一个翻转,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先知所宣告的信仰总是以悖论的方式来出现的。
我们看见他所宣告的那一位神也是一样。借用诗篇五章4节来说神是一位怎样的神——“不与恶人同居的神。”神绝不与恶人同居,恶人不能与他同居。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神也万不以无罪的为有罪。神不称善为恶,神也不称恶为善。神是忌邪的神,神的眼里容不了沙子。我们看见这样的一位神,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我们活着就没有指望。在福音当中,我们看见五旬节圣灵的降临,我们看见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而复活,我们却看见了一位与恶人同居的神,我们却看见了一位称恶人为义的神,我们却看见了一位在咒诅与审判之间翻转的神。
二、福音除掉圣人与强盗之间的差别
前两天我听到一个传道人讲一句话,被吓一跳,不过他解释后,我觉得圣经是这么讲的。他说“基督教的信仰,在本质上就是强盗的信仰。”他说“因为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第一个信耶稣的就是强盗。”我们刚才唱的那首诗歌《有一活泉》里就有“临死一贼”,所以基督教信仰是“临死一贼”的信仰。我们怎么加入这个信仰呢?我们唱的这首歌里说:“我罪虽然比他更深,主却能洗我完全。”基督教为什么常常被人憎恨呢?福音为什么常常被人拒绝呢?有一点最惊心动魄,让我们可以看到福音当中的悖论,那就是福音除掉了圣人与强盗之间的差别。这是对这个世界极大的羞辱和否定。它除掉了圣人与强盗的差别,在哪里除掉呢?在十字架上除掉。
何以见得呢?第一个决志祷告的是强盗。耶稣除掉了犹太人跟外邦人之间的差别,因此被犹太人恨恶;耶稣也除掉了自由人与奴隶的差别——“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所以,福音在历史上常常被那些有地位的人拒绝和憎恶,常常被那些有钱的人、有势力的人、有权力的人、尊贵的人憎恶和拒绝。福音也除掉了男人跟女人的差别,所以教会中女人多男人少,因为男人们恨恶这个福音,因为男人拒绝这个福音。在两性的关系上,虽然现在社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男人始终是处在优势的地位。福音常常在任何一个层面和任何一种因素,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群当中,被更深地和更多地拒绝。
1、教会“三多”彰显福音的荣耀
我昨天有幸在郫县的教会有一天的服侍,他们的教会里面就像保罗所说的那样,当中有尊贵的不多,有智慧的不多。很多人评价中国的家庭教会,用一种很藐视的口气说“三多”——老年人多,女人多,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多。但是我昨天就跟他们讲:“你们知不知道,这是教会的耻辱,还是教会的荣耀呢?”其实,在教会当中乃是卑贱的人多,在教会当中乃是社会边缘的人群多,在教会当中乃是老弱病残的多,这恰恰彰显了福音的荣耀。虽然有的姐妹说:“你看,弟兄这么少,怎么谈恋爱嘛?怎么一定要嫁给弟兄嘛?”但是我要特别地对我们教会的姐妹们说,教会当中姐妹多弟兄少,彰显了神的荣耀。因为这显明了今天福音在中国仍然处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就是它首先得着卑微的人,它首先得着边缘的人,它首先被这个世界的主流社会所拒绝。
今天福音在中国仍然还处在这个过程当中,从卑微的人群,从边缘的人群,从失败的人群,慢慢地开始向着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变化。这是极大的恩典。姐妹们,在你们的信主当中,和这个教会当中弟兄很少的处境当中,我们看到那一位翻转一切的耶稣,我们看见他福音的能力。他可以将软弱变为刚强,他可以将羞辱变为荣耀,他可以将愚拙变为智慧,他可以将边缘的、卑微的、不被尊重的,变成在我主耶稣基督,在天父上帝的怀里面尊贵的。他可以将乞丐变成王子。
因此福音除掉了圣人和强盗之间的差别,所以它被一切有道德的人憎恶。一切自以为有道德的人,他们会去寺庙,他们不会来到教会。有一个最尖锐的事实就是,我主耶稣基督成了妓女的基督,成了乞丐的基督,成了强盗的基督,成了税吏的基督。
各位,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对你会构成压力?你如果特别喜欢一个东西,后来你发现他也喜欢,你会不会觉得那个东西掉价了?有一个姐妹好不容易买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她走到教会里,看见别人也穿这个衣服,对此你们是不是常常叫做“撞衫”?对方是自己的姐妹,这还好。如果走在街上,看见一个卖油条的也穿这件衣服,这个姐妹心中一下子就会觉得掉价很多,因为那件衣服同时成了卑微之人的衣服。如果你信的那一位主也是如此呢?你信的那一位主,成为卑微之人的主。如果他是妓女的主,你还要不要信他?如果他是强盗的主,你还要不要信他?如果他是乞丐的主,你还要不要信他?而福音要求我们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2、穷德才能够见恩
在这个审判的信息当中,我们看到一件事情。我们更深地来认识福音。我特别喜欢一个词,是我很尊敬的一位台湾的神学家柯志明老师讲的。他讲到登山宝训跟基督教的伦理学(因为我们也在上伦理学的课程),用四个字来描绘基督教的信仰,来描绘福音。这是我认为用中国式的语言来表达福音的最好的词,我要推荐给你们,叫做“穷德见恩”。一个人只有走到道德的尽头,一个人只有穷德,一个人只有站在上帝的面前,承认他的审判是公义的,承认他的咒诅是公义的,并且透过先知一轮一轮的预言,我们承认一件事情,就是审判是必须的,但是拯救并不是必须的。
审判是必须的,但是救赎并不是必须的,因此救赎才被称为恩典。我们怎么去认识上帝的恩典呢?让我这样说,恰恰是因为先知抓住我们不放,以赛亚书抓住我们不放,总是要我们在审判的信息当中去认识恩典,总是在审判的信息当中去剥掉我们身上所穿的华丽的衣服,总是通过审判的信息使我们不断地降卑。穷德,才能够见恩。
三、上帝审判全地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看到从十三章开始,先知把重心转向了对列国的审判,对巴比伦的审判。我想分享两点:第一,从十三到二十三章,它不单单是关乎十个国家的命运(虽然十个也挺多的了),而且包括将来要陆续兴起的这些国家,所以我们说,这是先知的一个历史性的预言。他预言了巴比伦,很有意思,他不是单单地在预言巴比伦的崛起,他也预言了巴比伦的败亡。可是这个时候巴比伦还不是一个最强大的帝国,很有意思,先知不是预言你将来要强大,先知是预言你强大之后将来要灭亡,就好像他对着一个乞丐说出一个预言:“二十年之后,你将坐在你自己的皇宫的宝座上,被人暗杀,然后全家死完。”你听到二十年后我会坐在宝座上,然后坐在宝座上全家要被杀死,这算一个好消息还是坏消息?所以,先知不是预言了它的崛起,而是预言了它崛起之后的败亡。
换言之,我们从十三到二十三章看到,上帝不但藉着以赛亚说出了对以色列的计划,而且说出了神对全地的计划、对这个世界的计划。好像我们回到创世记的第六章到第九章,神见这地上的人都满了罪恶,他们思想的尽都是恶。所以上帝要审判这个世界。可是,神永远要从他的审判当中拣选他的百姓,这是白白的恩典,不是因为这些百姓怎么有道德。因为如果没有前面的十二章,直接就从第十三章开始,那以色列人就会说:“你看,你看,你们这些坏人要被上帝审判,我们这些人就会被上帝救赎。”可是前面有十二章对以色列的审判。我们常常讲一句话,神的审判要从哪里起头呢?要从神的家起头。这一个审判和祝福的循环表明,以色列与地上的列国都是一样的。审判是必须的,审判是正当的,审判是天经地义的。
1、救赎是出人意外的
然而,救赎是出人意外的。救赎,是唯独神的恩典和他的主权。挪亚不是因为他是唯一真正的好人,亚伯拉罕不是因为他是全地最有道德的人,以色列也不是因为他们是列国当中忠心、敬虔和信靠上帝的民族。但是上帝在对全地的审判当中,他永远都会在对人类的审判和咒诅当中为自己存留余种。因此他说出了他对全地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他要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要以锡安耶路撒冷为世界的中心。在他对全地的审判当中,唯有他的子民将重新地被聚集。他的子民也要受审判,这审判最终要落到弥赛亚的身上,以至于一直到以赛亚书的六十六章,讲到最后的新天新地,上帝要完成对那一个新的世界的创造。那一个新的世界是以锡安为中心的世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以教会为中心的世界,以上帝的国为中心的那个世界。因此神现在要藉着先知展开他对列国的审判计划,特别是对巴比伦。
我们都知道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巴比伦不但是巴比伦,巴比伦也在整本圣经当中被视为全世界的一个代表,被视为整个教会以外的世界的代表,或者锡安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之外的世界的代表。因此,我们在这一章当中不但看到了对这一国的审判,我们在好几个地方也看到这个审判背后的一种普世性的画面,比如第5节说:“他们从远方来,从天边来。”最终要怎么样呢?“毁灭这全地。”在这里不单单是指到巴比伦,是说要毁灭全地。那么到了第11节说“我必因邪恶刑罚世界”,所以在这一章当中巴比伦是指到巴比伦,的确是指到这一国的结局。可是同样我们也看到全地和世界。因此在接下来的这十三到二十三章,对十个国家的审判的信息当中以巴比伦为首。在对巴比伦的审判背后也包含着一个普世性的审判的预言。
2、神要审判审判者
在这样的审判信息中,让我们再一次地回到我们所理解的福音,我们所理解的上帝对世界的审判。挪亚之约之前的大洪水是上帝对这个世界的第一次普世性的审判。所多玛、蛾摩拉是上帝对这个世界的一个象征性的审判。挪亚之约之后,给了世上的君王、给了世上的政府刀剑的权柄,就是“凡流人血的,他的血必为人所流。”这给了全人类和地上的国家赏善罚恶,维持社会基本的公义秩序,甚至执行死刑判决的权柄。这同时也意味着无政府的状态是一种最大的邪恶。
在整本的旧约当中,一直循环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神要审判审判者。有一天神要审判审判者;有一天,天上的王要审判地上的王。诗篇第八十二篇当中说,“神站在有权力者的会中,在诸神中要行审判。”我想这一段的经文是对十三到二十三章对列国审判的一个总结。神在那里说,“你们审判不秉公义,徇恶人的情面要到几时呢?你们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当保护贫寒和穷乏的人,救他们脱离恶人的手。你们仍不知道,也不明白,在黑暗中走来走去,地的根基都摇动了。”(诗82:2-5)这里那一个摇动的地的根基,是指到什么呢?是指到在挪亚之约当中,上帝重新给这个世界的一个基本的、稳定的秩序。这一个基本的、稳定的秩序,因为地上列国的不公不义而被动摇,所以神要审判审判者。
神要审判审判者,成为神要拯救祂的子民的一个背景。所以第6节说,我曾说:“你们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儿子。”这是圣经当中唯一的一次将地上的审判者称为神。当然不是说他们是真正的神,是指到他们是神在人间的一个代表。因为他们手上有生杀予夺的判断的权柄,而这个权柄是来自于神的。所以执掌那个权柄的人,就好像是神的代表一样。你们这些拿着这样的权柄成为我的代表,却是背弃了这个代表权的人,必要怎么样呢?第7节说,“然而你们要死,与世人一样,要仆倒,像王子中的一位。”“神啊,求你起来审判世界,因为你要得万邦为业。”这就是先知在宣告了审判以色列的十二章的信息之后,在十三到二十三章当中所要宣告的信息。
罗马书第十三章是我们常常提到我们与这个世上政权之间的关系。唐崇荣牧师在讲到“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这一节经文的时候说,这里面包含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上帝高于国家,这一节的经文告诉我们上帝高于国家;第二个意思是,告诉我们国家要向上帝交帐,世上的列国都要向上帝交帐,世上的君王、审判官都要向上帝交帐,上帝对列国的审判会成为上帝对他百姓的拯救的背景;第三,这一节经文表明上帝要向国家问责,耶和华立王也要废王。所以十三到二十三章就是来表明神在这个世上要废王的计划。第四,唐崇荣牧师说,这一节经文表明的第四个意思,是很多的解经家跟神学家常常不会提到的,那就是这一节经文表明,现在的政权是出于神的,将来推翻它的新政权也是出于神的。这就是十三章到二十三章的内容。
地上的万国兴起,一个国家兴起,拿来审判其它的国家,它又败亡,另一个国家又兴起,又审判其它的国家。十个国家依次地兴起,十个国家依次地要被神审判。新的政权要出来取代原来的政权,而这一切都出于耶和华。万国的存在是上帝保护人类社会,免于被同一个统治者、同一个暴政所统治,以至于地的根基被摇动的一种的方式。所以神从来不会允许一个邪恶的政权永远地统治整个社会,他总是会让它兴起。最后会怎么样?审判它,使它败亡。又会有新的兴起,可是它也不会长久。总有一天,神要再次地将它拉下来。又会有新的统治者起来,可是它将来也是一样的命运。这就是十三到二十三章所给我们的信息。
这是不是给了那同样受上帝审判的以色列人和上帝的百姓一种盼望呢?是不是给了这些仍然处在教会受逼迫之下,仍然处在信仰被这个世界所嘲讽的情形之下,甚至仍然处在不公不义的社会的制度之下的我们,心里面有盼望呢?因为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我们可以不要过多地来关心上帝什么时候审判这地上的某一个国家,我们倒要特别地来关心“神的审判要从他的家起首”。
四、只有上帝的审判才会让人去信仰上帝
审判是惊心动魄的,而对地上万国的审判,总是指向末日的审判和最终的审判在历史当中的一个预言。我之前听到一个弟兄跟我说,读以赛亚书真的是太难受了。这种黑暗、这种痛苦、这种审判、这种灭亡,这种话语是我们不太愿意面对的。老实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我们不愿意直面死亡,我们也不愿意直面黑暗,我们更不愿意直面审判,更不用说是末后的审判。
1、中国文化传统不愿直面黑暗
我前段时间读到一位作家对鲁迅的一个评价,因为鲁迅说真的勇士要直面黑暗。可是特别有意思,我们常常说鲁迅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当中,对黑暗的体会,对整个社会的绝望,可以说是达到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文学当中的一个高峰。可是鲁迅的绝望和鲁迅对黑暗的体察从来没有上升到对末日的审判,和对地狱、对一位公义的上帝的深深地惧怕和绝望。这篇文章说,但丁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从来没有对鲁迅产生过影响。在鲁迅内心的深处曾经说:“我虽然敬佩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我不能够去喜欢这两个人,我没有办法读完他的书。”他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在日记中说:“读了一半之后我觉得索然无味,就废书不观了。”当读到但丁的《神曲》中炼狱那一段的时候,他说:“不知怎么的,到了地狱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很疲倦了。于是我就在那地方停住,终于没有走到天国去。”
我会说,中国的文化传统仍然使我们没有办法,不愿意去真正地面对更深的黑暗,去面对地狱般的审判。祁克果说:“只有当人看不到任何可能性的时候,人们才去信仰。”换句话说,基于以赛亚的预言,只有上帝的审判才会让人去信仰上帝,只有地狱才能够让人去盼望天堂,只有死亡才能够让人去渴望生命。所以一个不能够直面死亡的人,不能够相信、经历那地狱的痛苦对自己的挑战的人,不能够认识上帝的审判并因着审判而战兢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地来明白、真正地来信靠、真正地来相信那“临死一贼”所相信的耶稣基督的救赎。
你会说:“哦,那你这是以威胁来叫我信主了。先知用了那么多威胁的话语来叫我们信主了。”那我会说:第一,这是公义的威胁。是的,这是公义的威胁。这是上帝的公义对一切不公义之人的威胁,这是上帝的公义对一个不公义的世界的威胁。这威胁乃是正当的,这威胁乃是他对你的怜悯。如果有人要杀你,却不威胁你,你是不是很惨?他应该先威胁我,然后再杀我。所以,公义的威胁本身就是神的恩典。但是第二,我会说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威胁。让我们回到先知的悖论,因为救赎总是通过威胁反映出来。在这威胁当中包含着藏在咒诅当中的祝福和藏在审判背后的拯救。
2、思想神的审判心里就有指望
我前段时间读到耶利米哀歌,让我来对照另外一位的流泪的先知耶利米。耶利米哀歌的第三章讲到黑暗、痛苦和苦难的时候,讲到他自己受到上帝的审判和管教的时候,所用的话语让我惊心动魄,甚至有一种强大的对耶和华上帝的信靠。他直接地称是耶和华“他引导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里”(哀3:2)。圣经不是说神会引领他的百姓行在光明中吗?可是耶利米说,他引领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里。是他终日再三地反手攻击我,是耶和华他使我的皮肉枯干,是他折断我的骨头,是他筑垒来攻击我,是他用篱笆来围住我,他用凿过的石头挡住我的路,是他埋伏,像狮子埋伏在隐秘处,是他使我转离正路,是他将我撕碎,是他张弓把我当作箭靶子,是他使我成为众民的笑话,是他用苦楚、眼泪来充满我,是他使我远离平安。
然后到了第20节,却是一个伟大的转折,耶利米说:“我心想念这些,就在里面忧闷。”刚才我读到那些经文,如果你有经历到先知所经历到的痛苦,你会不会在里面忧闷?你当然会。可是接下来他又说:“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好奇怪的,他说“我心想念这事,我里面就忧闷”;接着说“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这就是我所讲的先知的悖论。
先知的知,一切都指向对那一位全知的耶稣基督的预表。先知的苦,一切都指向对那一位受苦到极致,并且顺服、受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耶稣基督的预表。在先知那个地方会有翻转。所以我们思想苦难的时候,心里就忧愁,但是先知说思想苦难的时候,心里就有盼望。当我们思想上帝审判的信息的时候,心里就惊惶,但是先知说,当我思想审判的信息的时候,心里就有指望。为什么?因为他接下来说:“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一个来读以赛亚书的人,每一个来读到前面十二章的对以色列的审判的信息,和接下来对列国的审判的信息的基督徒,我愿你们读到这样的经文的时候,你们就发出这样的赞美说:“我不至灭亡,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
3、恶人变成了神的儿女
因此,今天早晨我们聚集在这里,我们就像先知一样地说:“每早晨这都是新的,因为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福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这应许、这盼望应验了,应验在了基督的身上。这盼望应验了,应验在今天五旬节圣灵的降临。他建立了教会,他向我们吹气,使我们这些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使我们这些丑小鸭变成了天鹅,使我们这些恶人变成了神与之同居的他的儿女。
亲爱的弟兄姐妹,让我们说,虽然教会要受到神的管教,虽然教会要受到世界的逼迫,愿神对巴比伦的审判的信息成为对我们的鼓励。对于魔鬼来讲,对于撒但来讲,每一个基督徒都是注定要被记载在历史当中的人物。因为他们被记载在羔羊的生命册上。等到整个人类的历史终结了,等到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君王败亡了,等到所有的政权消亡了,他们的名字还在。地要交出死人来,海要交出死人来,亚伯的血要从地下出来控告,定这个世界的罪。神要审判巴比伦,神要审判中华人民共和国,神要审判美利坚合众国,神要审判世界,神要为他的百姓伸冤。所以我们看到那一个伟大的翻转,不与恶人同居的神和与恶人同居的神,这一个的倒转,这一个的悖论在哪里呢?就在我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
4、福音本是神的大能
罗马书一章16节保罗说:“我不以这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你怎么明白这句话?为什么他说:“我不以福音为耻呢?”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福音会与羞耻连在一起?如果结婚的时候我对我的妻子说:“我不以我的妻子为耻。”你知道会怎么样吗?我的妻子就不嫁给我了。“去你的!我还不以你为耻呢!你干嘛以我为耻呢?”我说:“我是不以你为耻。”“可是你凭什么以我为耻,你干嘛要这么说呢?”所以当保罗说“我不以福音为耻”的时候,它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福音跟羞耻是连在一起的。然后他说“我不在乎这个。”福音跟羞耻是有关系的。然后保罗说:我不在乎这个关系,因为在这个关系当中,我看见了这本是神的大能。它不是羞耻,而是荣耀;它不是软弱,而是刚强。
第二,为什么福音能够翻转和扭转,消除这些羞耻呢?那让我这样说,福音永远关乎两件事情:第一是关于我们的羞耻、失败、罪孽、死亡和黑暗。第二是关于这些羞耻和失败是如何被扭转的。或者让我用今天的这个题目来说,福音永远关乎两件事:第一,福音关乎一位不与恶人同居的神,或者福音关乎这一位神,他绝不与恶人同居。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没有指望。可是第二,福音关于这一位不与恶人同居的神,为什么他与恶人同居呢?这个结果是怎样被翻转的?
这个结果就是整卷以赛亚书所预言的那一位受苦的弥赛亚,那一位赐给我们的婴孩。你在这里同样看见悖论:大能的君王与一个渺小的婴孩,一个得胜的主与一位受苦的仆人。福音为什么与羞耻相关?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承受羞耻。因为福音是耻辱,因为十字架是一个耻辱。因为耶稣基督被剥夺了一切,因为耶稣基督被羞辱,耶稣基督被鞭打。而福音是关乎这些羞辱是如何被扭转的。是因为我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他带来了死亡之死。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的生命中有羞耻、耻辱,他同样也带来了耻辱之死。如果你的生命当中有黑暗,他也带来了黑暗之死。如果你的生命当中注定有一个死亡的结局,你原本注定有一个死亡的结局,他带来了那个死亡的结局之死。
5、什么是圣灵的充满?
今天是圣灵降临的日子。什么是圣灵的充满呢?我们改革宗教会就常常讲,不是指到你说方言,不是指到你做了一个异梦,不是指到你有一个很特别的上帝给你新的启示。C.S.路易斯讲一段话,他说:“如果你的信仰叫你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何等地虔诚,你比别人更加地圣洁,你比其他的亲兄姐妹更加地爱主,那么这信仰肯定不是出于神,而是出于那恶者。”唯有当你体验和承认,不断地经历和体验自己是一个何等渺小、卑微的罪人,又愿意谦卑伏在他的脚下,这才是圣灵的充满,这才是圣灵的工作。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让我们一起来祷告,我们祈求今天圣灵充满我们,藉着那艰难的审判的信息来充满我们,藉着那咒诅背后被翻转的祝福来充满我们。圣灵的充满使我们因着基督的十字架,而去认识那一位不与恶人同居的上帝。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主,我们感谢赞美你!今天我们要来到你的面前,领受主耶稣基督所设立的圣餐。初代的教父伊格拉丢说,圣餐是那令人不朽的良药,是因为藉着圣灵的工作和我主耶稣基督的应许。求主你充满我们,求圣灵充满我们,让我们来认识那一位不与恶人同居的神,他却藉着那一位与恶人同居的我主耶稣基督,他道成肉身来到我们当中与恶人同居,他与恶人同居在地上三十三年,他与那一群悖逆他的门徒同居三年半。
主啊,让我们来认识你,来认识那一位连自己独生的儿子都不放过的神。因此,我们知道神也不会放过我们。但是神却将他所有的忿怒、公义的审判倾泻在他的儿子基督的身上。哦,主啊,求你使我们因此而忧伤,因此而悔恨,在炉灰中懊悔,在尘土中厌恶自己。而这样的人,主啊,你就说你要与他同居。对这样的人你就应许说,神要与我们坐席。所以今天我们盼望主耶稣基督你与我们一同坐席。愿你出现在我们的当中,藉着你的道和藉着你的圣灵,也藉着你所设立的圣餐,你来到我们当中,向我们张开你曾经被钉的双手,对我们说:“愿你们平安!”愿我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流在这样的人的身上,遮盖他,洁净他,使他成圣。
我们也把慕道的朋友仰望在你的手中,求主你使他们来认识,认识生命中深深的黑暗,不扭头,给他们勇气面对这黑暗。然后也给他们信心,来认识在那黑暗、审判和咒诅的背后,所隐藏的那一位受苦的仆人,那一位扭转一切的弥赛亚,那一位神的独生的爱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感谢赞美神!听我们如此的祷告祈求!奉靠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