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函】梦与真相:信仰篇

王怡

基督內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

在今年五一的華西大學生營會上,我以“夢與真相”為題,有三篇講道。這是第三篇,整理出來,在落葉的十月,分享給大家。

同學們,晚上好。信仰如果不是你的全部,信仰就什麼都不是。信仰一定要用來對付我們的罪。昨天晚上我們講到審判、定罪、地獄的烈火,還講到為我們承受了這一切咒詛的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如果你相信這一位主的話,就像我們的主題:“主宰人生”。我們的人生便完全被祂主宰,否則你就不能說,祂是你的主,除非你的信仰關乎到你所有的事,否則你就不能說那是你的信仰。

換言之,信仰是一場全面戰爭,而不是局部戰爭。是全波段收音機,不只是短波或調頻(很抱歉,你們現在已沒有人用收音機了,我又用了一個脫離時代的比喻)。就如今天下午的遊戲,是對人生結局的真實模擬。我們每個人都有永恆的結局,不是在天堂永遠與神同在,就是永遠沉淪在死亡當中。

罪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太尖銳的事實,但唯有十字架上的愛使我們彼此更堅強,唯獨恩典使我們生命變得真實,走出那個“楚門的世界”。如果一位老師是一個基督徒,信仰卻沒有改變他教育的過程,沒有改變他的課堂。那他就不是一個真基督徒;如果一位作家是一個基督徒,他的信仰卻沒有改變他寫作的態度、文字,過程和結論,那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無論你將來從事什麼工作,如果你的信仰沒有改變你的工作,改變你的婚姻,你的家庭,以及改變你跟整個世界的關係,那麼請讓我說,無論你宣稱什麼(是的,甚至包括你宣稱自己信耶穌),那都不是你的信仰,而是你的精神鴉片。

我為你們放一首香港歌手鄭秀文的福音歌曲,《罪與罰》:

“我最崇拜的,禰會原諒我嗎?會救贖我的靈魂嗎? 當時很驕傲,每一天逆方向奔跑,失喪的自我,很容易對著禰咆哮。現在我禱告,雖然我不太配禱告,求禰向我指引一條生命大道。手裡握著不是希望,而是拳頭。電影裡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可以相信,但先要看到結果。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做,在意成就,忘了拯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聽過,什麼時候我也變得墮落,重生的盼望輸給欲望的黑洞。我犯的罪,連我都不想赦免,你卻為了我的罪流下你的寶血。值得嗎?不怕我忘記嗎?那些我可能一次兩次再犯的錯啊,不要鬧啦,不值得你這樣做啦,犯錯的人就應該由自己受罰。純白無瑕,卻用生命代價。我是誰?為什麼你要成為箭靶。

我最崇拜的,禰會原諒我嗎?犯罪的一面我也覺得可怕,我最崇拜的,禰會寬恕我嗎?迷失了以後想回家。所有的罪被釘死了,所有的淚被記得了,禰是神卻變成人,救我的靈魂,放棄禰的身份,使我變成見證。 我不會停在過去打轉,新的未來要為你打算。路的盡頭會有天使或撒旦,我不怕,因為禰對我說話。這水喝了永遠不渴,這愛給了永不褪色,只要心裡相信口裡承認,所有不可能都能變成可能。別人會用什麼異樣的眼光看我,只能說他們做的,他們不懂。禱告的雙手,緊握的拳頭,故事到了最後才知道誰是英雄。

父親啊,禰的愛為何那麼大?我本來什麼都不是,詛咒裡掙扎。哦天啊,人犯罪該受罰,禰卻背負了所有罪在十架。我最崇拜的,禰會原諒我嗎?犯罪的一面我也覺得可怕,我最崇拜的,禰會寬恕我嗎?迷失了以後想回家。禰要我知道,世界很多轟炸,孱弱的心靈奉禰之名強大。禰要我知道,天地很多變化,活在禰之內我不怕”。

在《羅馬書》8 章 32 節中,有句很震動人心的話:“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賜給我們嗎?”這首歌的力量,就是從這節經文來的。

耶穌基督賜給我們,並不只是在精神的層面來贖我們的罪。在這個世界的其他層面,在生活的其他內容上,神愛祂的兒子,神捨得把獨生兒子給我們,卻捨不得把其他的東西給我們嗎?萬物本是神所造的,萬物本是為耶穌基督所造,因祂而造,也靠祂而造。當他在十字架上被賜給罪人的時候,萬物連他一同給了我們。這意味著,信耶穌關乎全部,關乎你的全部人生,也關乎整個社會,整個宇宙。

“萬物都在勞苦歎息當中”。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迄今為止,你人生所經歷的、最大的否定是什麼?什麼事情,在你人生中構成對你最大的否定?有的時候,可能是一個眼光,對約伯斯來講,可能是當他拿到癌症晚期診斷報告的時候,是對他在地上所建立的帝國、人生、成就的最大否定。對汪峰來講,離婚是不是一個最大的否定?對於薄熙來而言,無期徒刑是對他最大的否定嗎,從太子党淪為監下囚。不可謂天翻地覆的人生變局。假如我們去監獄,給薄熙來傳福音,我們會怎麼告訴他呢?其實,我們必須這樣說,其實你人生中的最大的否定還沒有來到,你人生中最大的痛苦和憂傷還沒有來到。因為人生中最大的否定,一定是來自福音。

同學們,那一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才是對你人生的最大、最徹底的否定。為什麼這麼說呢?耶穌道成肉身,來到我們當中,成為一個卑微的人,這就是對我們第一個最大的否定。上帝成為一個人,說明我們不是人。上帝成為一個人,說明我們不配做人,我們做人做得很失敗。如果你本來是公司的一個處長,上面派一個人來做處長,你就被降為副處長了,這就是對你做處長的否定,說明你不配做處長。同樣的,上帝成為人,我們就被降為“副人”,擬人,或亞人。亞當的後裔陷在罪惡中,他們沒有辦法重新做人。當基督來到我們中間,當上帝成為人,當耶穌混同在約旦河邊去受洗的人群中,去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時,當耶穌被列在兩個強盜中間和他們一起被釘十字架時,我們人生的失敗就再也隱藏不住了。你就再也無法安慰自己說,自己還不錯,還像個人,還有鼻子有眼。人類就再也沒有辦法,用自己的任何成就來掩蓋自己了。

就像鐘馬田,這位很著名的牧師,說到《創世紀》第 3 章人類的墮落,上帝對亞當的咒詛,及墮落所帶來的結果。亞當和夏娃感到了羞恥,他們用無花果葉子做衣服來掩蓋身體,彼此隱藏,躲起來,與神之間也開始隱藏。鐘馬田這樣說:“這一節經文,就是對人類全部的文明的預言和總結”。

換句話說,千百年來,我們都幹了些什麼?我們在人類歷史和文明中都幹了什麼?人類一切文明的本質,就是遮蓋。是用無花果樹的葉子做各種衣裳,來掩蓋自己的罪惡,掩蓋我們的羞恥,然後還說,這包裝看起來不錯。

然而,當耶穌降生在馬槽的時候,卻是對這一切徹底的否定。我們不配做人,我們做不了一個有愛的人,做不了聖潔和公義的人。

但是,基督道成肉身,在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最大的接納和最大的肯定。同學們,不要自欺,在《聖經》中,定罪和赦免是一起的,審判和恩典也是一起的。耶穌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是對我們第二次的、最大的和最後的徹底否定(這是一種審判,你信耶穌嗎,你就必須被十字架審判)。

但同時,這也是最大的、出人意外的肯定。任何人表揚你,任何人肯定你,都不及神的兒子的死,給你帶來的肯定那麼大,那麼奪目,那麼榮耀。因為祂的代死,帶給你重生的生命。

今天,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基督徒,但只有很少的人,他們真心接納福音對他們自己完全的否定,然後戰兢的(也是喜悅的),活在福音對他們的肯定當中。他們不再透過自己的肉身,去建立自己的身份,而在耶穌基督的恩典中去建立這個身份,一個全世界聯合起來也奪不走的身份。

這個身份就是“基督徒”。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基督徒,讓我來問你,你的意思是說,你擁有一個全世界聯合起來也奪不走的身份嗎?

有對年輕夫妻,妻子說,她很難在婚姻中順服她的丈夫,為什麼呢?因為她在學校裡從小到大都考第二名,所以養成了習慣,她只服第一名。而她丈夫的成績一直都比她差,所以要順服第三名是很難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身份,我們的人生,是建立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之上的。我們要區分一個概念,很多聽到福音的人,他們來相信耶穌基督、成為基督徒,只不過是在宗教的意義上來麻痹自己。他們像拜觀音一樣來拜耶穌基督,把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當成阿拉丁神燈一樣,來滿足自己的三個願望。福音,從來就沒有改變過他全部的人生目的。他把這位神明,當作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的贊助商,活在一種虛假的信仰當中。若是在一種正確的方向上,神對我們的愛,你無論怎麼去誇大,都不會過分誇大。但是,許多人卻在一種錯誤的方向上,去誇大神的愛。他們說,神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好像祂是僕人,而我們卻成了主人。神愛我們,愛到一個地步,好像耶穌基督是為我而存在,而不是我為祂存在。

這就是宗教的心態。同學們,請讓我告訴你們,耶穌基督,不是你的人生的贊助商。如果你信主後的人生目的,和信主前的人生目的,沒有 180 度的轉彎,那麼,你就應該懷疑自己,到底是把自己當作耶穌基督的經紀人,還是把耶穌基督當作自己的供應商?

宗教的心態,就是靠著我們自己的善行、優秀,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來贏得救贖,來高過他人,這就叫宗教。除了基督教,佛教、儒家、道教、印度教,這世上的所有宗教都告訴我們一個法門,那就是去吧,去努力成為人上人,包括在靈性上的、道德上的人上人。宗教心態,是一個虛假的承諾,說如果你做到一個地步,你就可以超脫,你就成了屬靈意義上的,宗教意義上的人上人。這是虛假的宗教。所以佛教的大師,叫”上人“。而我們牧師呢,如果對應起來,應該叫”下人”。

然而,什麼是耶穌基督的福音呢?福音是說,唯獨上帝的恩典,唯獨耶穌基督所做成的一切,決定了你是你,完全與你的任何功勞、任何善行無關。讓我舉一個例子,來描繪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我們常常把前一種叫法利賽人、道德主義者、世俗的宗教(更好聽一點的是理性主義者)。我知道在你們當中,在今天中國的大學校園中,不但是你們,也包括你們的老師們,理想主義者是何等的稀少,華人中的理想主義者,簡直比華人中的諾貝爾獲獎者還要少。但是,福音的目的,卻不是讓你們成為理想主義者。我尊重理想主義者,但我要說,福音的目的,比任何理想主義都更高,高到一個地步,高不可攀,所以,唯獨恩典。唯獨十字架。

而那些偉大的理想主義者和道德主義者,他們做得很好。就像保羅所說的,他們焚燒自己,他們散盡家財,他們憂國憂民,來做一切的善事。但保羅卻接著說,如果沒有愛,這一切都不算什麼。你可能不服氣,說,那些為他人和社會奉獻自己的人,怎麼會沒有愛呢?他們的行為中,豈不是流露和包含著他們的愛嗎?

保羅的意思不是說,伴隨著人的行為的,沒有“人的愛”。而是說如果沒有“神的愛”。神的愛就是福音。如果你裡面沒有上帝的愛,一切都算不得什麼。聖經說,都是穿在身上,污穢的衣裳。而上帝的愛,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絕對的恩典。

換言之,我們該如何來看自己的身份呢?只有兩種辦法:一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追求愛情,追求金錢,追求做偉大的事業。總之,透過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的身份,在文化、經濟、政治、道德或靈性上,具有高貴的價值。而福音是另一種方法,與宗教、哲學、科學、慈會、公益都不同的方法,不是通過你的努力來確認你的身份,而是透過信心,相信那一位道成肉身,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信耶穌的意思就是,同學們,讓耶穌來確定你是誰吧。

一位叫史蒂文生的英國作家,寫了一部小說叫《化身博士》。這是很精彩的,福音性很強的小說,但好萊塢把它變成了恐怖片。

小說的主角叫傑克博士,他是一位很受尊敬的科學家,一個貴族,也是一個大善人。傑克博士發現自己的人性中,就像很多人所說,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他發現自己是一個善與惡的綜合體。一些善良的本性,被一些邪惡的本性掩蓋了,於是他想把邪惡的本性壓下去,或是把它消滅掉,讓善良的部分長大,邪惡的部分縮小。傑克博士是位化學家,他發明了一種藥劑,能把自己身上的兩種本性分開,希望白天的善良本性,能脫離夜晚時邪惡本性的發作。他的藥方成功了。但有一天晚上,他服的藥劑量大了,沒有控制好效果,結果邪惡的一面開始佔據了他的人格。晚上出去花天酒地,非常暴力,做了很多壞事,白天醒來時,他說:“不!不!不!那個不是我,不是我幹的。”

於是,他給那個晚上出現的自己,取名為“海德先生”。白天,他以傑克博士的身份出現,晚上,又以海德先生的身份出現。哪知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史蒂文生用了一段話,非常類似上帝創造人的反諷語氣,來描述了海德先生的誕生:

“在這個新生命呼吸第一口氣時,我就知道自己變得更加喜樂,十倍的喜樂,是已賣給那原來的喜樂做奴隸了。在那個時刻,就像酒一樣環繞我,讓我喜悅,海德先生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思想,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傑克博士也很痛苦,決定不要再喝那藥劑,於是他又想到一個方法。就是白天作為傑克先生,全心投入到慈善事業中,以此來遮蓋或彌補海德先生在夜晚所犯下的罪惡。我不知道,是不是做公益的人士的背後都有一位海德先生。這位慈善家的動機,是為另一個邪惡的自我贖罪,他想用無私的行為來克服、克制、壓制生命當中自私的本性。史蒂文生的意思是說,所有的宗教和道德都是在做這種類似的、傑出的努力,都像傑克一樣。結果,你可以想像,傑克博士在社會上的地位、道德聲望都越來越高。

但有一天,傑克坐在公園的椅子上,想起這段時間以來,所行的種種善行,所幫助過的所有人,所投入的大量金錢,幾乎耗盡所有家產。於是,儘管夜晚有海德先生所做的惡事,但在數算自己所做的善事時,他還是覺得,自己已經比大多數人都好很多。

“當我決定用未來,用做好事來彌補過去的惡行,我的解決辦法有相當的成果。在過去的幾個月,我多麼的努力幫助社會上受苦的人,我為這個社會做了多少的好事。當我回首時,當我把自己跟別人來相比時,以我勤奮的善行來對照那些社會上冷漠的人時,就在我的虛榮心湧起的那一刻,一陣疑惑漫過我,我感到極度的噁心,我感到恐懼戰抖。我往下一看,我又變成了海德先生。”

這是小說最精彩的轉變,因為這是傑克博士第一次在沒有喝藥的情況下,而且是在大白天,主動而公然地變成了海德先生,傑克博士在他最好的時候,就是在他一生最接近崇高的時候,變成了最邪惡的人。

這部小說抓住了福音的實質,也抓住了一切宗教的、道德主義的絕望。他知道自己是罪人,所以努力用各種善行來遮蓋自己的罪惡。他的善行達到一個地步,幾乎超過世上所有的人。但這並沒有成就救贖,僅僅成就了他的驕傲和自以為義。就在那一瞬間,他變成了自己最恨惡的人,變成了他一直想擺脫的那個人。同學們,你們的人生剛剛開始,你們知道將來人生最失敗、最可憐的光景是什麼嗎,不是失業,不是考研失敗,也不是失戀,更不是買不起蘋果手機。而是有一天,我們終於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

比如有人發誓說,我一定不要像我爸那樣。結果,三十年後,他的妻子在一次爭吵中對他說,你就跟你爸一個德行。

結果呢。從此,吸血鬼不只在夜晚出沒,在大白天也開始出沒了。白天的傑克博士不在了,海德先生從此招搖撞市。故事的最後,是傑克博士殺死了海德先生。不,不,我說錯了。是海德先生殺死了傑克博士。

這就是福音所帶給我們的尖銳挑戰。真正的夢是從那裡開始的呢?在《出埃及記》第 3 章,那是基督徒真正的“夢開始的地方”。那也是罪人的夢開始破滅的地方。摩西被帶到那燃燒的荊棘面前,他看到上帝的使者在荊棘當中,但是荊棘又沒有被燒毀。神在那一刻對他說:“你要引領我的百姓出埃及。”

我們的人生都希望燃燒起來,但沒有人希望被燒毀。“焚而不毀”才是福音帶給我們的人生異象。夢開始的地方是什麼呢?基督徒是罪人,不是棟樑。基督徒是不配拿來燃燒的,不配拿來做材料的。但聖靈使他們燃燒起來,神的呼召,基督的生命,臨到罪人的靈魂和身體中。他們的人生開始為主燃燒,卻焚而不毀,直到永遠。這就是真正的夢想,有信、有望、有愛。

基督徒的夢,就是“主是我異象”。耶穌最終戴上了荊棘的冠冕,耶穌把咒詛戴在自己的頭上,耶穌把我們的罪戴在祂的頭上,也把真正的夢想戴在他的頭上。神的救贖,神的福音,就是從荊棘到冠冕。讓我們在耶穌基督的福音當中重新成為那火中燃燒的荊棘,讓我們的一生焚而不毀。我們看起來跟別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但不同的,是主在我們身上燃燒,是神的福音在我們的身上燃燒。

福音摧毀我們的全部驕傲,知道嗎,我們敗壞到一個地步,以至於上帝的兒子不得不為我們而死。

如果耶穌不流血,我們就沒有出路,我們就不能被救贖。

福音同時摧毀我們的全部懼怕,因為“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他就為我們捨命”,“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我們呢?”這就意味著,從此沒有任何敵人可以戰勝我們,沒有任何失敗可以奪走我們已得到的愛,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傷害你,能羞辱你,瞧不起你。無論失去什麼,我們能靠福音勝過所失去的東西,我們的身份完全被重新建立,不被世界威脅,甚至不被我們自己的軟弱和跌倒所威脅。福音是祂受苦(不是我受苦),福音是祂復活(我也要復活)。祂受苦承擔我們的罪,祂復活使我們得到盼望。

有些人,也會被基督的受難所感動,如印度的甘地,甘地被基督的愛所感動,但他並不相信耶穌基督真的從死裡復活了。他僅僅把耶穌基督當成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力量和象徵。他說:“耶穌基督的登山寶訓激勵我去進行非暴力的運動。”甘地成為世界上最受敬仰的人物之一。然而很遺憾,在我們今天的這個遊戲中,他仍然會被帶去地獄。因為他說:

“耶穌的受難深深地感動我。但是要我說,耶穌的故事裡有很多的神跡,任何的奧秘的東西,有一個死裡復活的超理性的東西,我並不相信。”

我必須提醒你們,有許多人,只把耶穌當成愛的象徵、受難的、一個令人感動和敬仰的榜樣,但那並不是信仰,只是一種道德主義。而在道德主義裡,我會說,其實,最終你並不是被耶穌感動,而是被自己感動。如果我不會過於冒犯你的話,我也會這樣說,甘地並不是真的被耶穌感動了,甘地只是被他自己感動了。如果你又被甘地感動,那麼你也是被你自己感動了。看到了嗎,道德主義的實質,類似一種傳銷。我們從那些被我們感動的人那裡,不斷地分得道德的紅利。

如果得救是上帝絕對的恩典,那我們就不必努力了嗎?不是這樣。C.S.路易士做了一個比喻:

“信基督到底是難呢,還是容易呢?我們一般人都有一種心態,我們天然的擁有各種欲望,我們天然是自私的,我們也知道道德的存在,我們也應該做些好事。確實有時我們做了些好事,但我們會把剩下的那一部分留給自己,繼續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很多基督徒都是這種納稅人的心態,主日去了教會,十一奉獻也給了,然後道德上的要求、誡命上的責任我一般而論也做到了,於是我們盼望把剩下的歸給自己。但這不是基督教信仰。基督的恩典所要求的,是把全部都給祂。上帝不是要錢的,是要命的!神要的是我們全部的欲望,全部的理想,全部的情感,全部的人生。因為耶穌要給我們的,是一個全新的自己。信耶穌的意思,就是神要我們的全部,然後也給我們全部。

恩典是絕對的,恩典是白白的。祂為我們付了無窮的代價,也要賜給我們無窮的祝福和平安喜樂。

因此我們需要完全地在祂裡面被否定,被拆毀在人前的任何自得,任何自義。必須百分之百的跟隨祂,不能只跟隨祂百分之九十。只有百分之百的跟隨主,才顯出你是被百分之百的恩典所拯救的人。恩典要求你絕對的跟隨這位主,因為恩典本身就是絕對的。這就是福音的核心。

最後,我再講一個故事來結束今晚的佈道。卓別林的電影《城市之光》,他演一個流浪漢。汪峰也寫了一首歌,叫《城市之光》,其中描寫了我們不在福音裡的一種生活狀態,一種掙扎。

“城市之光啊,你總是如此耀眼,我們卻在其間精神襤褸、默默蹣跚。城市之光啊,你總是如此燦爛,我們卻在其間茫然若失、失落成行。城市之光,人們從不掩飾不安的渴望,購買著生命中璀璨的荒涼。虛空的霓虹和超載的欲望,填滿了聖徒般卑微的胸膛。總有一天我們失落到瘋狂,黃色的臉刻著紅色的悲傷。當救贖的鐘聲從牆外傳來,這無奈與淚水將何處安放。”

卓別林的《城市之光》,同樣帶有福音化的資訊。他是一個紐約的流浪漢,遇上了盲人賣花女,他們都是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喜歡上這位賣花女。但覺得自己太卑微了,而賣花女並不知道他是誰。

流浪漢努力工作,默默幫助她,他為了幫助賣花女湊錢作眼科手術,被陷害,進了監獄。當他出來後,賣花女得到那筆錢,做了手術,已經複明瞭,並成為了花店女老闆。她一直希望遇見她的恩人。她在心裡想像他,可能是上流社會,又有錢,又英俊,又有才華和善良的年輕紳士。於是,她天天留意進花店的客人中,有沒有曾幫助過她的人。每一次門鈴響起,她都會翹首仰望,又一次次的失望。

而這位流浪漢,也常常在花店門外流連觀望。女店主對他也有幾分同情,但卻從未有一秒鐘想過,會不會是他?有一天,客人的一枚硬幣滾到門外,流浪漢用手去撿這枚硬幣,同時她也跑出來,伸手
去撿,正好她的手摸到了流浪漢的手。她心裡一驚,顫抖地問:“是你嗎?”

這是一個歷經苦難,有愛有情的美麗故事,但卻不是白馬王子的故事。賣花女所等待的恩人和丈夫,並不是一個百萬富翁,而是一位衣衫襤褸的流浪漢。他用自己的卑微和苦難,搭救了賣花女。然而賣花女所等待的,卻是一位她想像中的白馬王子。

以色列人也一樣,他們一直在盼望一位像白馬王子一樣的彌賽亞。而當上帝成為一個人,衣衫襤褸地走上十字架上時,他們卻拒絕了這一位替罪羊。同學們,這個被人類一再拒絕的恩典,就是福音。在這個世上,唯有基督教把我們的信仰不單單建立在對一位至高的上帝的信靠上,而且建立在一位至卑的上帝的受辱之上。我會說,你真的相信嗎,你願意走上這條衣衫襤褸的、信耶穌的道路嗎。

從此,為愛去受苦,在這個城市中,不是往上爬,而是往下走。從神那裡得到愛的人,把上帝的愛傳給身邊的人。無論上帝給了我們富足,還是貧窮的人生,信仰的實質不是關於生活的貧窮或富足;無論上帝給了我們怎樣的才華,名聲或其它一切。有的基督徒或多或少,有的基督徒信主後,這些會越來越多,也有的基督徒信主之後,這些會越來越少。但基督教信仰也不是關乎這些東西的或多或少;基督教信仰是關乎在這個城市之中,相信耶穌的人往下走,而不是往上爬。把愛給出去,因為你已經被愛。你可以為著信仰的緣故,為著愛的緣故去受苦,預備為一個人受苦,預備
為你的家庭受苦,預備為你的教會受苦,預備為這個國家受苦,因為已經有一位受苦的主在十字架上得勝、復活了。聖靈在這樣的人心裡,賜下千金難買的光陰,賜下千金不換的平安,賜下至高的靈魂的喜悅。

也讓我最後說,你可能認為你整個的人生很失敗、很糟糕,或者對畢業後的道路,無所適從。你把這個叫“人在囧途”。整本舊約,是不是也在表達以色列的“人在囧途”?但是到了新約,到了福音書的偉大的啟示,你才忽然發現,原來福音的故事,救贖的故事的實質,是“神在囧途”。是那位獨一的上帝,獨一的救主,為你的緣故、為我們的緣故,而走上流浪的道路。主耶穌走向囧途,為了把那些身在囧途的、背離的罪人帶回去,帶回天家,帶回父神的跟前,帶回羔羊在天上永遠的筵席,也帶回我們從現在就開始的永生,從現在就開始的心靈的自由和平安,不再被罪和羞恥所控制的人生。

王怡牧師修訂于 2014 年 10 月 1 日,
感謝顧曉焰弟兄、李冰姊妹的錄音整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