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一个叫保罗的男人决定去死(林后 1-4)

王怡

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保罗早就该死。他去迫害基督徒,被基督逮个正着。福音最奇妙的就是,保罗被基督“逮捕”之后,不但被赦免,还被基督亲自委任为福音驻罗马帝国的“无任所大使”。

在以弗所的骚乱中,保罗看起来也死定了。全城汹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结果,他的罗马公民身份,反成了基督拯救他的方式和管道。

后来在耶路撒冷的骚乱中,保罗被捕,能活下来也是死马当做活马医。

因为骚乱发生在圣殿——这一犹太社会的核心地带。结果,罗马再次扮演了一个缓冲角色。而保罗自己也非常清楚,基督留下他的命,是为了让他去罗马。

这个叫保罗的男人,本来非死不可,却没有死。因为基督拣选他,要藉着他,写下那个时代的一系列“Facebook”。

保罗知道自己的本相,是“罪人中的罪魁”。他也知道自己的结局,是“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所以保罗决定为福音去死,保罗的后半生,就是天天冒死,直到最终死在罗马的一场大逼迫中。

这时,不想死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早已断气多年。那位同样迫害教会的希律王,被虫咬死,也已过去大约二十年。然而,据保罗在上一封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说,当初亲眼见过基督复活的五百壮士,还有一大半在世。

因为活着是为基督活,死了是为基督死。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中要表达的全部情感,莫过于此。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在那位死而复活的基督里被预定的命运。保罗的命运,是按着他的使命。每个基督徒的命运,都是如此。

而按着保罗的使命,他决不能被犹太人杀死,因为他必须被罗马人杀死。所以,他传道的前半截,罗马人负责保护他。他传道的后半截,罗马人负责杀死他。

按古人的说法,正所谓“死得其所”。按清教徒的座右铭,叫做“活得好,死得好”(Livewell,diewell)。

保罗的个人情感,在哥林多前书的最后几章,开始更多流露。到了哥林多后书,简直可以称为“保罗自传”。他从未在其他书卷中,这样浓墨重彩、语重心长的叙述他自己的属灵经历,侍奉的历程和心声,甚至到了“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这样直白的地步。

除了“自传”的特征外,这卷书还带着强烈的“自辩”色彩。保罗似乎在一系列的议题上,都竭力为自己辩护:

第一,关于自己到底爱不爱他们。这真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肉麻的话题。但保罗竟然这样说,他写信的目的就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 ”。

第二,关于自己有没有言而无信的问题,保罗的表达更是大胆,他使用了新约中少见的几处“发誓”的句式,呼求上帝为他的一片真心作证,“呼吁神给我的心作见证,我没有往哥林多去,是为要宽容你们。”
第三,关于对他的使徒身份与恩赐的怀疑问题,保罗更是不依不饶,甚至到了“略略自夸”的地步。大意是说,既然有些人要自夸,那我更要自夸了。还有一句听起来有点像耍赖的话,“我自夸固然无益,但我是不得已 ”。

第四,关于苦难与福音的关系。这是哥林多后书中,保罗自传和自辩的一个重点。其实保罗不是自夸,因为他说,“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 软弱的事”。有人怀疑他,攻击他,恰恰是出于一种律法主义和成功神学的态度,有点像约伯的三个朋友,就是保罗一直遭受迫害和患难,“惶惶乎如丧家之犬”,这是否上帝并不祝福他、而他也可能得罪了主的证明呢?那些被逼迫的人,都是自找的。这种论调在今天的教会中,也很常见。

教会最大的悲哀,就是躲避苦难,因为教会看不见苦难的珍贵,失去了对福音的荣耀的热爱。一方面,哥林多教会在前书之后,有了悔改,大多数信徒乐意服道。另一方面,对保罗的攻击和反对仍在小范围内继续。这是保罗写哥林多后书的两个原因。

因此,保罗的个人情感,不但流露得强烈,而且有看似矛盾或复杂之处。一方面,温柔的心和安慰、鼓励,充满了这封信。有点像今天很多辅导者教导的,批评别人一句话,先要说五句肯定和赞扬的话。但另一方,保罗的讽刺、责备和警告之言,也丝毫不减其锋芒。所以,大多数解经家都认为,这封信内容和文法都比较驳杂,情感而非逻辑,才是捋清这封信的主线。

然而,解经家又发现,你无法从这卷书中,获知当年反对保罗的具体人事,不太可能拼凑出一个反对者的阵营或反对者的观点大全。如果读者的兴趣在此,读者将掩卷失望。因为保罗的目的,既不是为自己“自辩”,也不是为自己“自夸”。

保罗的焦点始终是两个,一是为福音本身辩护。换言之,除非他人的言行伤害到福音本身的传扬和教会整体的福祉,否则保罗绝不单单为自己说话。第二个焦点是他所爱的信徒们。保罗“低三下气”地剖露自己的心声,是因为太在乎他们,而不是太在乎自己。

这几点,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安慰和榜样。因为在过去这一两年,尤其在今年,我曾反复在主面前立志,求主帮助我,效法加尔文,对攻击教会之人胆壮如狮,对攻击我自己之人沉默如羊。也求主帮助我,效法唐崇荣,一生只为福音辩护,绝不为一个叫王怡的人辩护。

这是我今年以来,关于侍奉的一个重要祷告。无论未来的岁月如何,都绝不参与主内的论战,绝不回应和反驳一切对我个人的批判、毁谤和攻击。

只愿天天冒死,不为自己伸冤。因为上帝所赐的全部恩典,绝不能挪为己用。求主恩待我,终其一生,都将焦点放在福音与文化、教会与世界的交火线上,努力面前,预备死在福音运动的前线。而把自己的后背,放心地交给那位救我不死的主。

按理说,如果一个人已经决定去死了,他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呢。但保罗不是为自己的理想死,也不是为别的目的去死。而是决定为基督、为福音去死。恰恰因为他决定去死,所以他如此在乎、更加在乎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们。他甚至扩大了他在乎的范围,把后书对收信者的问候,从“哥林多神的教会”扩展到了“亚该亚遍处的圣徒们”。

我自忖没有这样的爱心、忍耐和赤子之心。因为福音得着我这个罪人的程度,远远不如得着保罗的程度。但我渴望像保罗一样,一个叫王怡的男人决定去死,正因为此,使我格外地爱你们,就是上帝把灵魂交托在我的服侍中的、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实在做不到,但我渴望如此。我常因行善而丧志,又因行恶而受阻。但我如此渴望被基督逮捕,渴望我的命运,全部取决于我的使命。就像保罗那样,充满盼望地走向在世奔跑的终日。

2018年11 月 27 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