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徒20:17-38)

—— 使徒行传系列证道之三十五

王怡
证道经文:
使徒行传20:17-38
显示
视频
音频

引言:告别的时代

弟兄姐妹们,主日平安。

这是一篇告别的讲论,使徒们还有云彩般的见证人,都离我们而去;这也是一篇特别是让传道人听了直冒冷汗的讲论,好像我们刚才读到以西结书那里:神设以西结为守望者,说耶和华 神要与祂自己的牧人为敌,因为祂要拯救祂的羊脱离那不爱惜羊群的牧人,不真心遵循神的道的牧人。

昨天有两件事情,让我预备的时候,思想到这个告别的主题:一个是昨天下午康定的6.3级地震,好像我们在四川的都习惯了,可是每一次还是有相当大的一个末世感。感谢主,希望没有看到有伤亡的报道,但是这不断地提醒我们,甚至整个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告别的时代。生老病死每一天都在发生,我们不知道主何时来临,我们却知道这是一个末后的世代。

我们随时都需要来问自己,好像你听到这样的消息的时候,或者甚至你在里面感同身受的时候,就是我有没有预备好?对传道人来讲,有没有预备好,像保罗一样发出这样的临别的讲章;对信徒来讲,他们有没有预备好来听最后一次的讲章,有没有预备好见主的面。

第二件事情,昨天也给我很大的安慰和激励,在网上有一个传道人发了一张照片,他说他的妻子在澳门出差,回来的时候专门给他带了礼物,从包里拿了几个枯萎的花朵。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是他的妻子特别摘了马礼逊的墓前的枯萎的花朵,带回来给她的丈夫,她说我要用这个来激励你的服侍。

哇,我觉得好美哦。虽然我们将来不一定,基于中国的这个现实,我们不太可能有块墓地,不一定会期待墓茔上面开满了花朵。但是我们知道在主耶稣基督那里,我们有永恒的盼望,圣经说那已死的已去的见证人,他们虽然死了因他们的信心仍然说话。

我们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在地上相聚的弟兄姐妹,我们因自己的信心会在他们当中继续说话,在这个世上对着我们的后代继续说话。我们的一生会说什么样的话呢?所以,我看到这一张他发的图片的时候,心里特别的感动,我想马礼逊会激励我的服侍,就如同保罗会激励我们的服侍一样。

一、保罗的临别讲道

米利都距离以弗所大概三十多英里,保罗没有到以弗所,在他的附近好像是在温江就停下来,然后叫人去把以弗所的长老们叫来。你知道这个不是因为保罗架子大,是因为以弗所还在通缉他,他仍然是那一场以弗所的骚乱之后离开,还是黑名单上的人。他可能还在通缉令上,就像今天可能被一个国家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所以他请长老们在附近的一个城市见面。

“长老”在使徒行传当中第一次的出现是在十一章的三十节,那里指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们,长老出现在使徒行传当中总是复数的形式;第二次的出现,就是在保罗第一次的宣教旅程当中,他和巴拿巴二人共同的在各城当中选立按立长老。

第三次,我们知道出现在十五章耶路撒冷大会,耶路撒冷教会跟安提阿教会的众长老们与使徒,一齐组成了那一个普世的教会的一个议会,来决定教会在教义上面的纷争;那这里是第四次的出现,第十七节,他召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虽然这里没有翻译出来是长老们,但是原文是复数的形式。

同时很有意思,这一段是我们谈到长老制教会的时候常常会使用的一段经文,因为在第十八节那里再一次地用另一个词来称呼他们,叫做圣灵立你们为全群的监督。所以“监督”跟“长老”在同一段的经文当中指向同一群的人,也指向同一种的职分。甚至在十八节当中也出现,虽然没有出现“牧师”这个词,不过出现了它的动词的形式,就是圣灵立你们做全群的监督,“牧养”神的教会。所以在这一段的经文当中,交替出现了长老、监督和牧养——牧师的动词的形式,所以我们非常清楚的看到他们是指向同一种的职分。

在第二世纪的教父伊革拉丢的书信当中,第一次提到教会,大概在第二世纪的后半期,形成了三种的职分。监督被视为是长老之上的一个更高的职分,就称为主教,通常会单独负责整个教区,但是我们不认同这个区分。在第一世纪没有出现这种超越在众长老之上,负责整个城市或者整个地区的教会负责人。

那我们看到使徒行传二十章给了我们一个长老制教会的范例,保罗召聚了以弗所整个城市的众长老,他们形成了一个类似于十二使徒那样的议会。是在一个城市当中的地方教会当中,好像在腓立比书一章一节,保罗写信给那座城市当中的教会的时候,同样也是称呼“诸位的监督”。

然后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在这之前,这个段落再一次出现,在使徒行传当中,大部分的时候是谈到保罗“他们”,显明路加在大部分的时候他并不是跟保罗同行的。不过有两次就是忽然转为了“我们”,那我们就知道路加现在就站在保罗的旁边。

那第一次是在保罗听到马其顿呼声的时候,他从特罗亚渡海前往希腊,神呼召他把福音传给希腊,到希腊的头一个城就是腓立比,在腓立比那里路加的记述转为了“我们”。第二次,保罗从腓立比回到特罗亚,再一次渡海从欧洲回到亚洲,在腓立比再一次转换为“我们”。所以很显然路加是腓立比人,路加在腓立比加入保罗的布道团,当保罗最后回到腓立比的时候,路加再一次的加入他。所以这一个会非常有助于我们来解释,和理解这一篇临别的讲道。

这一篇的讲道是路加现场亲耳的听见,然后又加以记录的,在路加所记录的保罗的所有的讲道当中是最特别的,因为这一篇讲道充满了个人的情感。他不是在讲教义,乃是在这个临别的时候,最充满他个人的情感跟风格,你们读的时候会感受到它的现场感相当的强烈。

当我们今天读到的时候,似乎保罗就站在我们旁边。其它的一些记载的讲道,有点像我们以前周报上面刊登的证道笔记。弟兄姐妹就做证道的笔记,然后将它归纳跟摘要,浓缩了一篇讲道的要点、信息、教义,但是当然会省略传道人的个人情感的流露和一些例子。

但是这一篇讲道不太像我们的证道笔记的摘要,而更像是一篇现场的速记。在使徒行传所记载的保罗的讲道当中,在那一种生命的情感,在那一种彼此委身的生命的关系上面,它表达最为动人,并且也深深地感染我们。圣灵藉着路加的亲自在场,将保罗结束他的第三次的宣教路程,在某个意义上也是结束了他一生的全部宣教的旅程的时候的这个肺腑之言,传递给两千年之后的我们。当我们读到的时候仍然感同身受,极其震撼。

虽然在这之后有解经家会说,保罗作为囚徒被关押,为自己的信仰辩护,直到最后被押到罗马去,其实也是一次宣教旅程。当然这个叫被动的宣教旅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第四次宣教旅程,不过从保罗主动的宣教计划来讲,到这里已经全部结束了。于是保罗面对教会的众长老们,要知道这是一群来自三年之久他与他们同在,昼夜不住地流泪劝诫各人所建立的教会,也来自一座反对他和驱逐了他的一座城市当中的教会。甚至都不能够在那座城市当中见面,而要在附近的一座小城市里面见面。

所以这一篇的讲道,首先对我自己是极大的冲击。每一个传道人的一生,一定都会有一篇临别的讲道,所以这篇讲道首先是深深地感染我自己,催逼我,也激励我,也警戒我。圣经记载这篇讲道的目的,我想它不只是会激励和感染那些要讲道的人,也是为了激励那要听道的人,所以期望同样的这一篇的讲道,在今天也激励你们,不单单是激励那些在教会当中做长老的人,也同样是为了要激励所有教会当中的会众,每一位天父的儿女。

因此,我也盼望这个道能够激励你们,因为有的时候可能不是我要走了,而是你们要走了。常常会知道在我们的当中,比如最近会有一些弟兄姊妹,我知道有人会即将出国留学,有的要去国外长期或者短期的生活,也有的预备迁往其它的城市。

所以对你们当中的某些信徒来讲,或者对你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讲,早晚都要在这间教会听到一次临别的讲道。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会更加地激励我和警戒我。因为对我自己而言,可能一生的临别讲道都是一次;可是对你们而言,假如随时都有可能在台下坐着的某一位即将计划起程,离开这间教会,离开这座城市,那么我就忽然意识到我在主日的每一次的讲道,都可能是临别的讲道,可能对我们当中的某一位信徒而言。那么我们做传道人的要怎样本于圣经的一段的经文,去传讲那一位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做教会的救主,做我们的君王的主耶稣基督呢?

每一次都有可能会有人离开。所以第一,他的福音到底是什么?第二,他的福音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第三,他的福音如何的来激励我们?如何的来催逼我们为福音去生活?同样每一周教会里都可能有生老病死,归回天家的信徒,还有刚刚出生的婴孩。

在教会的观念中,我们是以礼拜天为一周的开始。那你知道在非基督教的世界里面的习惯,常常是以礼拜一作为一周的开始,你的手机上或者是你买那些年历上,差不多都有两种的排法:一个是把星期天排在前面,作为一周的开始;一个是把星期天排在最后,星期一作一周的开始。

那我们是以星期天作为一周的开始,如果我们不能够确定我们自己听完了今天的讲道之后,还能够活到下一个主日吗?而且甚至我也不能够确定,在每一次的主日讲道之后,接下来的这一周当中,听道的人里面是否会有人离世安息主怀,或者永远的沉沦?那么忽然意识到,在教会的讲台上的每一篇讲道对传道人而言,还是对你们当中的某一位而言,都有可能是临别的讲道。

这让我们再一次的思想主日的意义,因为主日代表的是一个末后的盼望,主日是意味着主耶稣基督的再来。每一个的主日都在操练我们,迎接主耶稣基督的再来;每一个主日都在提醒我们,我们不一定会在这个世上有太多的时间;每一个主日都在激励我们,是为那个我们的整个的生命带着一个末世的向度。

每一位来参加主日的崇拜,每一位来听道的和站在台上每一位讲道的传道人,其实都面临那一个临别,那一个告别,有一天你要告别这个世界,你预备好了吗?在今天你要告别一些的事情,就像我们祷告一样,来到这个地方敬拜神,它预示着我们有一天要告别整个这个世界,要去迎接一个新的世界。

二、福音中的行事为人

然后接下来保罗有一个相当大胆的举动,就是要这些以弗所的众长老们,去回想我在你们中间的时候始终为人如何。不是每一个传道人都敢这么说,如果为人不如何呢?保罗的意思当然不是暗示他自己已经成为完全,或者他的身上没有罪的影响,或者他在你们中间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思想、言语和行动上有任何的过错。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小要理问答的第82问就是错的,因为那里说:无人可以在今生完全遵守上帝的诫命,反而天天在心思、言语、行动上得罪神。我想这里面包含了保罗,保罗也是一个天天在心思、言语和行动上得罪神的使徒。可是他就大胆地要求他们来回想,我在你们中间的时候始终为人如何?保罗到底要他们回想什么呢?谁敢这么说呢?我觉得我不敢这么说,有谁经得起人肉搜索呢?

有没有可能有一天王怡牧师被逮捕了,过几天之后,你就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我在上面公开认罪。真的有可能,你会在那里听到我承认所指控在我身上的罪名,那个时候愿我能够像保罗一样说,希望你们想起这句话来,就是我在你们中间的时候始终为人如何。

所以为了预防这样的事发生,我给你们几个建议。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事,第一,不一定说明我所承认的罪是真的,那一定说明一件事,就是我是一个全然败坏的人和一个信心软弱的人,我没有办法承受加在我身上的压力、危险,甚至可能是刑讯逼供。

昨天我们在尼哥底母查经班的时候,有个姐妹忽然发现一只老鼠在那个书房里面钻过去钻过来,她说她怕老鼠,这是她的死穴,非常痛苦,她听到这个名字就非常痛苦。而我的死穴就是怕狗,我以前在一篇文章里面,我说我想了很久我要公开承认这一点,如果有一天我被抓进去,只要放一只狼狗,我什么都说了。

所以,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我不一定是犯了被指控的罪,但是我一定犯了更严重的罪,那就是背叛了我的良心,背叛了我的信仰。如同彼得一样不认主。王明道就是这样,1955年的时候,王明道被逮捕,以反革命罪被逮捕。他曾经在抗战的时候被日军逮捕,在日本人的监狱当中宁死不屈,持守自己的信仰,有很美好的见证。可能他的心里面也会认为,他是经历了这样的试炼的人,他不会因着这个外在的压力放弃他的信仰。

但是这一次,在共产党的监狱当中,他就屈服了。他写了认罪书,他承认加诸在他身上的所有的罪名。那个时候没有中央电视台,如果有的话一定会在中央电视台上放他公开认罪的镜头。然后他被释放了,释放回家之后一蹶不振,远离教会,一年时间没有讲道。

但是靠着神的恩典,在一年之后呢,他重新地站立起来,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选择,就是他和他的妻子一起重新走回公安局,然后对着警察说:我原来签的那个认罪书是错的,我要求坐牢。于是他第二次进去,这次坐了二十几年的牢没有再出来。

第二个建议,就是与其相信你无法掌握的资讯,不如相信那个曾经与你同在许多年之久、朝夕相处的人的认识,就是他在你们中间的时候始终为人如何。

第三个建议最简单,就是看蒋蓉师母相不相信,因为对一个人始终为人如何认识得最深的,就是朝夕相处委身最深的人,她不相信你就不相信,她相信了你再相信。

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保罗在这里,这篇讲道当中他以个人的方式,描绘了福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道成肉身的一种生命的关系,一种彼此的委身。不委身就没有见证,不服侍就没有见证,不在一间教会,不在一群神的儿女当中死皮赖脸地活着,你就很难有与基督联合的真实的生命经历。

道成了肉身,是福音的奥秘。同样,传福音的奥秘也是道成了肉身,活在这个福音当中的奥秘,也是活在那种成为肉身的,那种彼此的委身的生命关系当中。这是保罗在这篇讲道当中最动人的,他不是花了很多的篇幅重新的讲这个福音的教义,他是用到这样一种生命的情感跟彼此委身的生命的关系,来讲述这一个福音在我们当中活生生的那种关系。

道,不只是在他的嘴上,还在他的生命和他与教会这一群神的儿女之间的生命关系上,在他的衣食住行上。所以这是对我们的挑战,这是对每一位传道人、对教会的长老、执事、每一位同工的挑战,也是对每一位信徒的挑战。

昨天晚上门徒班结业,还有诗班在一起有爱筵,结束完了之后,我们就进到会堂当中来分享。这个时候,严长老跟施永莉副执事他们夫妇,就留在厨房里面跟义工一起收拾锅碗瓢盆,我想问这是不是你们常常会看到的场面?我常常会看到他们是在做这样的事。

所以有的时候会来问:谁是来的最晚的?走的最早的?我今天早晨来的时候也迟到了,八点半之前没有赶到,所以我怎么能说你们看我在你们当中的时候始终为人如何呢?谁是能说不能做的?谁是在大家欢乐的时候出现跟大家一起欢乐,在哀伤的时候出现跟大家一起哀伤的?谁是把时间给了你,把情感给了你?

谁是愿意把自己的软弱缺乏和无能彼此之间来敞开的,而不止是把自己的光鲜体面和敬虔的一面展现在弟兄姐妹面前?谁是愿意舍去了他自己的舒适来配合你的?谁是愿意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来顺服的?谁是愿意打开心门来爱你的?谁是愿意打开他的家门来爱你的?

福音最宝贵的是在我们的当中,有这样的一种活生生的生命关系,这就是保罗请他们来看的,他不是让他们来看自己的身上,有没有缺点或者有没有过错。因为一定有,而是来看那一个在肉身当中的道,在那一个三年之久的生命关系当中的委身。

他提到这样的几点,我渴望自己也能这样说,至少将来有一天可以这么说。但是我知道我现在没有办法这样说,我知道这是唯独出于神的恩典,不在乎我的奔跑。但是渴望我们,无论是在这个教会当中做牧师长老的,还是每一位的信徒,被这样的福音所感染。知道我们没有看见一位站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耶稣基督,但是我们有一间活生生的教会,我们有一种活生生的在基督里的生命的关系。保罗在这一篇的讲道当中来提醒我们,这就是福音,这是福音在我们当中的一个明证。

三、保罗讲道的要点

于是他提到自己的几点,他请别人来看,我想这就是每一位传道人读到这一篇讲道的时候会直冒汗的。

1、服侍主,凡事谦卑

第一,他说,服侍主,凡事谦卑。服侍这个动词是由在希腊文中“奴仆”这个名词而来的,就是做奴仆做的事,就叫服侍。保罗在他自己的书信中有17次用这个词来自称,他特别喜欢自称自己是:主耶稣基督的奴仆。而“谦卑”这个词来自于两个词根:一个是指到“卑微”或者是“卑下”,一个是指到“心智”,意思就是说心灵处在卑贱卑下之中。有点像是耶稣在八福当中所说的灵里贫穷的人,灵里缺乏的人、匮乏的人有福了,这是真正的谦卑。

保罗说他服侍主,凡事谦卑,而我们很多的时候是假谦卑。昨天有个弟兄说他正在读一本书叫《谦卑》,南非的慕安德烈所写的。路易斯讲到一句话,他说:魔鬼的一个手段,就是让人们以为谦卑的意思,就是明明自己有却假装自己没有,就叫“谦卑”。

然后我们用这个作为一种传统,明明很有钱超过普通人,却说:哪里哪里,混口饭吃而已;明明在某个方面很有学问,在某个方面确实是专家:哪里哪里,略懂一点点;明明以为自己的儿子是最好的,说犬子;明明家里花了几十万装修,说寒舍;或者花一百多万买一套别墅,然后上面挂一个匾叫:陋室居。因为这是中国传统儒家的谦卑。

所以明明有,假装自己没有,这不是圣经所讲的谦卑。圣经的谦卑说:你的灵里面处在贫穷的状态,你的心灵和你的整个心智处在甚至是一种卑贱当中,却不以为卑贱,因为你在基督里。根据路易斯的描绘,英国人看来也有这个毛病,如果你看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你会发现全世界都有这个毛病。

所以,保罗的一生我们已经看到一半了。有次我跟一个朋友说,基督教跟儒家到底有什么区别?基督教相信一位没有错误的完美的上帝,所以他们不需要一位没有错误的完美的人的典范,所以他们称教会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人是罪人;而儒家因为不相信一位没有错误的完美的神,所以他们需要去寻找一位没有错误的完美的人的典范,所以他们称他们自己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是圣人。所以一个是关于圣人的宗教,一个是关于罪人的福音。

昨天尼哥底母查经班当中,有一群知识分子在一起讨论,谈到中国最近这一年多,有很多知识分子入狱。谈到一些公共知识分子的复出,称他们是很勇敢的人,称他们是这个国家的良心。然后有一位朋友就说:“不要谈什么勇敢,不要谈什么高尚,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你敢不敢再生一个孩子?”然后他就说:“你看,李英强又生一个,你敢不敢再生?”

然后在场有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很有名的知识分子,他想了下说:“真的不敢,还有老婆孩子,大学里还是教授,还有职称。真的不敢,生了之后这些全部没了。”那那个朋友就说:“连想生一个自己的孩子都不敢生,还谈什么勇敢呢?还谈什么高尚呢?其实我们都是一群不自由的人,其实都是一群奴仆而已。”

所以在保罗的身上,如同在旧约当中的所有先知的身上一样,你并不是看到了一个完美的人的典范,你并不是看到了一个道德的楷模,但是我们的的确确看到了一个在福音当中活生生的人。保罗的一生没有生孩子,因为他独身。加尔文的一生只生了一个孩子,出生几天之后夭折。

所以整个天主教的世界就说,哼,这是上帝在咒诅他。但是他们的一生,却是活在福音当中的一生。如果你活在福音当中,你就不可能不生孩子,就是生属灵的孩子。所以保罗的后代遍天下,加尔文的后代也是遍天下,甚至我们说,我们都是他们属灵的后代。

每一个基督徒被一个白白的恩典,福音的恩典所得着的时候,他就可以竭力来奔跑为这个福音而活。像上一次我们讲道:匆匆,保罗的一生是匆匆的一生。这一个使命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第一生孩子,第二传福音,生孩子就是传福音,传福音就是生孩子。活在福音当中活生生的生命关系,那个生命关系会怎么样?会结出果子来,那就是神的儿女在他的教会当中不断的增长。

例证:艾伟德的墓地

那让我再跟大家看另一个墓地的照片,上次我们去台湾的时候,参观台湾的基督书院,这个是在今天的华人教会当中,唯一的一间真的是以基督教信仰来进行教育的大学。我们在那里偶然发现,在墓地当中,有那个叫艾伟德的墓地。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位英国的宣教士?艾伟德是一位英国的女宣教士,她被称为“小妇人”,为什么叫“小妇人”呢?哪些方面“小”呢?

第一,她的地位相当卑贱,因为她家庭贫寒,没有机会上学,所以她作为侍女。很小的时候就在英国被称为“客厅的女仆”,就是我们家庭中的保姆;第二,她个子很小,不像我们以为的英国人牛高马大的,她只有1米45,体重只有七十多斤,显然是发育不良;第三,学历很低,因为她没上过学,当然上了小学,之后没上。

她信主之后就申请加入内地会,要去中国宣教,但是内地会没有接纳她,因为她教育程度太低。后来她又去申请参加神学培训班,又被淘汰,因为她学历太低。所以这样的一个信徒,就做女佣算了嘛,也可以服侍神。

但是她一边做女佣一边存钱,她还是要去中国,就好像保罗,必须要去罗马,艾伟德必须要去中国。她一直等到一个机会,在中国有一位老宣教士,一位老姐妹退休没有人接替。然后她到处写信说她要去,后来可能内地会实在找不到人了,欢迎她去。所以她28岁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山西,并且在1936年她加入中国籍。

自从1817年马礼逊来华之后,有许多的西方的宣教士来到中国,她是第一个,也是到那个时候唯一一个加入了中国国籍的宣教士。然后在抗战的时候,她最著名的就是收养孤儿,她在山西的阳城收养孤儿建立收容站,收养了两百多个孤儿。后来美国的时代周刊和BBC都有所报道,所以她成了一位在西方社会非常著名的宣教士的典范。

有一个故事讲,在抗战的时候,她要带着这些孤儿离开,当地阳城的县长,设宴来款待这位35岁的英国的独身的姐妹。他请她坐在首位上,然后当着所有同席的人站起来,宣布了他自己的一个决定。他说,儒家的教导是在我的头脑里面,但是我看出来基督活在艾伟德的心里面。所以我决定要成为一个基督徒。

到了1940年的时候日军开始悬赏捉拿艾伟德,于是她率领了一百位孤儿开始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大迁徙。徒步一千里,将那一百多个孤儿带到西安,到了宋美龄在西安开办的一家孤儿院。艾伟德最后把孩子们集合起来点名,一个不少,点完第一百个的时候,艾伟德就昏迷过去,之后一直在医院里呆了一年才出院。

1949年她被迫离开中国回到英国,但是她的生命当中,就如同保罗一样,我必须要去中国,虽然有捆锁和患难,但我必须要去中国。所以到1957年的时候她来中国,在中国的南海沿岸绕了一个大圈,想尽各种办法进去但是进不去。最后进入香港,她觉得进入香港也算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但是还是不行,她再度想回到大陆,始终没有办法,最后她去到台湾,然后在台湾那里继续帮助和收养孤儿。

1970年她去世,因为她跟这个基督学院的创始人,一位长老会的宣教士是好朋友。所以我们去参观这个学校的时候,很偶然地发现她的墓是在这个大学校园当中。这个上面的四个字是蒋中正所写的,叫做“弘道以爱”,并且这个墓碑朝着北边,因为按照她的遗愿,她的头朝着中国大陆。

所以这是保罗请他们来看自己,那上帝也请我们去看在历史当中的这些云彩般的见证人,他们是如何活在一个活生生的信仰当中。但是他们被称为圣徒,是因为他们被基督宝血所遮盖,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天天在心思、言语、行动上得罪神,这就是我们所相信的福音。

2、有眼泪的服侍

然后保罗说到他眼中流泪,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在哥林多后书第二章四节那里,也提到他流泪写下了哥林多后书;在腓立比书的三章十八节那里,也提到他流泪地提到那些远离了教会,和离弃了信仰的人。所以在这里看到,一个叫有眼泪的服侍和有眼泪的关系。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是福音成为肉身在我们中间的证据。盼望当我们活在福音当中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眼泪的关系。如果没有人为你流过泪,或者你没有为他们流过泪,你在这间教会当中始终没有活在一个福音的关系当中。同时,那些服侍人的,如果只是用恩赐和才华在服侍人,而没有眼泪的服侍,那样的服侍也不是真正的活在一个福音的关系当中的服侍,所以求主能够来激励我,也激励你们。

3、历经试炼

然后保罗说到他历经试炼,在这之前我们都看到他受许多次的苦难、折磨。

4、与你们有益的,没有一样避讳不讲

第四,他说,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讲的。“避讳”是相当中国文化的一个词汇,总之就是有什么顾虑。那有一点奇怪,因为表面看有一个矛盾,就是既然是有益的怎么会避讳呢?避讳的原意就指到受到拦阻、有障碍、不好说,可是既然是对你们有益的事,怎么会不好说呢?

因为若是对你们的灵魂有益的事,常常是得罪你们的肉身的,所以常常对我们有益的事是得罪我们的。一个信徒在一个教会当中他需要知道,如果神的福音,神的恩典,神藉着讲台,神藉着牧者要来劝戒我,要来带领我生命的成长的话,我就一定要听不好听的话,这样子我就会鼓励我的牧者不避讳讲给我。

然后同样的,做传道人也要有这样子的心志跟信心。他可以这样在他临别的时候说,我没有一样与你们有益的事,避讳不讲给你们。因为凡与我们有益的事,都跟我们的肉身为敌;凡与我们有益的事,都与我们的血气跟情欲为敌;甚至凡与我们有益的事,我们以前说在基督里是团契,不在基督里是团伙,都跟我们这个团伙为敌。

看上去两个人关系很好,不过是团伙,我们在这种友谊当中,很难给对方讲有益的事。因为我们没有那一种彼此敞开的生命的关系,没有那一种彼此流泪的生命的关系,没有那一种活在福音当中,福音对我们来讲是活生生的生命的关系。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传道人,他不可能是没有一样避讳不讲;而作为信众,他也不可能来听那些与他有益,但是却与他为敌的话。这样的会众也没有办法鼓励自己的传道人这样去做,所以求主继续藉着保罗来激励和建立我们。

5、共同生活的服侍

然后他说到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中,我都教导你们。这表明他的教导跟服侍,不只在台上,也在台下;不只在教会,也在家里;不只是当众,也包括私下;这表明教导与受教,在一间教会当中,同样需要位格相交的彼此委身的生命的关系,也是一种道成肉身的教导与受教的关系。

开讲座的人才不会跟你一起生活呢,所以虽然听讲座也会有帮助。在网上听一篇道也一定会有帮助,但是还是这一件事,开讲座的人不会跟你一起生活。保罗表明他不是一个来到以弗所开讲座的人,他乃是他们当中活生生的一员,只有活生生的一员才能够讲活生生的道,也只有活生生的会众才能够听活生生的道。

6、宣教的历程

第六,他提到自己向犹太人跟希腊人的宣教的历程,宣教的事工,也包括宣教的蒙神恩典的祝福跟果效。

7、不以性命为念

最后,他说因此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你们来看,你们来思想,我是否是这样的一个人?各位,这是福音的结果吗?就是信耶稣的结果,就是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让我这样说吧,其实这也是爱情的结果。如果你没有爱上一个人,你就会想:将来还要天天给他做饭,还要洗衣服,他生病了还要端屎端尿。成本太高了,我怎么做得到呢?想到这里就很痛苦。

可是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吗?是因为你还没有爱上他。爱上一个人的结果,就是不再以自己的性命为念,也不看自己的生活的水平和生活的方式。爱上他就不会以为天天起来做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可是没有爱的时候,就觉得这是好大的、成本好高的代价。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基督徒信主以后,不愿意付代价,不愿意为主颠沛流离,不愿意为福音的缘故彼此委身。刚才我们唱的那首诗歌:若是不能够爱世人,若是不能够爱地上这一群活生生的这一群神的儿女,谁能够说他爱主并且遵从主的名呢?如果不愿意一生为了福音的使命而活,不愿意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而是看得更加宝贵。

那么我们就可以反推:他倒底爱上了基督没有?有些人是因为对方的家庭条件比较好而决定跟他结婚的,所以婚姻当中后来有很多的痛苦。那么你是否因为耶稣基督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听说他父亲的家里有许多的房间,所以你才决定信主的?福音颠覆了你的这种看法。

以前有一个香港的电影,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有一个大集团里面的太子爷,想知道他的女朋友到底是不是真的爱他,而不是爱他的钱。所以他就离家出走,他就宣称放弃他的继承权,连信用卡都被老爸给停了。他对他女朋友说现在我身无分文了,我穷困潦倒,你还会嫁给我吗?结果这个女孩子真的是爱他这个人,而不是爱他的家庭条件,所以仍然愿意嫁给他。

这是我们都喜欢看到的爱情故事,因为我们会说这就是真正的爱情故事,同样这也才是真正的信仰的故事。于是,他就带着新婚的妻子,回去见自己的父亲,又再次恢复了他儿子的名份和所有的产业。是不是有一点像福音的故事?

唯一的不同就是耶稣来到我们当中,他可不是假装,他是真的放弃了,他是真的受难,他是真的在肉身当中承受一切的试探却没有罪,承受一切的凌辱和我们的罪所当得的刑罚。所以保罗不但说他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分。并且最重要的后面一句话说,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换言之,保罗不是说或者不只是说,我的嘴上传讲了神恩惠的福音。保罗是说,我在你们中间活生生的这个生命的关系和服侍的经历,向你们见证了这个恩惠的福音。福音必须被活生生的生命关系所见证,所以福音一定只存活于教会,不可能存活于教会之外。因为它必须存活于那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关系当中,福音必须被那一个殷勤的服侍和为福音来受苦,为弟兄姐妹受委屈的那样的经历当中,见证出来。若是有人来到我们的当中,说复活的基督正在他们的当中,我们渴望这间教会可以有这样的见证。

8、严厉的警告

最后保罗说到这里,他就开始说狠话了,他就开始很严厉的责备、警告,其实不是责备,因为并没有发生这些事,可是他是警告。

i. 你们的结局归给自己

第一个警告,就是你们的结局要归于你们自己,你们若是死亡从今以后与我无干。这个话就是我们刚才所读到的以西结书当中,保罗宣称他如守望者以西结一样,他的责任他已经尽到,会众好自为之。换言之,从此之后你们要在上帝面前独自地为自己负责任,为自己的灵魂负责任,因为我要把你们交托给神恩惠的道,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这个对我也是相当大的一个警醒,也对各位是一种警醒。保罗是一位大有能力的使徒,但是如果保罗走了,以弗所教会就衰落了,那么便显明不是这道在建立你们。所以保罗说现在我走了,从此不会再见你们,而你们是被这道所建立的,现在你们被托付给神恩惠的道。

同样,如果教会有一位有恩赐的牧师,当他离去的时候,众人便会离去,那么他的恩赐就没有成为教会的祝福,反而成为教会成长的障碍。有的时候我们期望教会当中有大有恩赐的传道人,但有大有恩赐的传道人所带来的试探跟挑战,跟一位恩赐平平的传道人所带来的挑战,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我很深深地惧怕这样的情形会发生在我自己和这间教会的身上,就是这道并没有建立起一群为自己的结局负责任的神的儿女,不能够把一群在福音当中重生的人单单地交托给这道被建立。而保罗离开以弗所的时候,这是一间教会被真的建立起来的一个证据和一个阶段。

ii. 警惕假教师

第二,保罗说教会当中将有假教师和虚假的福音、悖逆的道理出现。

iii. 对长老的警告

第三,更重要的是,保罗居然对着这一群以弗所的长老们,我相信这一群长老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问题。至少还是长老,可是他对他们说,你们中间将有人会跟从假教师和假福音。他说的是这群长老,他不是责备因为还没有发生,可是他是警告。

所以最后我也想对你们说,你们当中必有远离神的,就是今天坐在这教会当中的两百人;你们中间必有离弃信仰的,必有停止聚会的,你们当中必有沉沦的。我一想到你们当中,甚至是这间教会的会友当中,将来必有沉沦的人,我觉得我站在这里,我的脚就站不直了,我感到无限的恐惧、战兢。

我不只是要传神恩惠的福音,我觉得我自己更深地需要神恩惠的福音。因为这个责任太重大了,不是我可以担得起的。我没有办法像保罗这样子的对着会众说,你们来看,我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我也没有办法像保罗一样的来宣告:从此之后你们灭亡完全与我无干。

我忽然意识到,上帝对我的呼召,不是显出了我的价值,而是显出了我的无能和没有价值。所以那做牧者和长老的跟信徒一样,他们也是羊,他们需要福音的程度甚至更胜过信徒需要福音的程度。所以我觉得好像保罗在对我说,你要为那些你将来必须为他们交帐的人忧愁,和为他们付出;那我也期望保罗对你们说,你们不要让那些将来要为你们交帐的人忧愁。

所以有一次牧师按立的时候,我讲道是用的这一个,我今天也是这样子讲,我恳求你们使我快乐。我的意思不是你们想办法来讨好我们,想办法子让我们快乐;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们真的爱上主了,我们就快乐了;如果你们可以独自在上帝面前为自己的责任和永远的结局负责任,我们在审判的那一天就会快乐;如果你们的人生的目的是真的被福音所颠覆了,开始为主而活,并且死皮赖脸的都要在这一群神的儿女当中来为主而活,那么我在被审判的那一天就会快乐。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愿你的道来建立这间教会,建立牧师和长老,也建立每一位会友。求主你使我们知道,我们在你的面前,没有一个人是凭自己站立得稳的,我们天天在心思、言语和行动上得罪你,但是我们有一位全然为我们背负了罪债的主。主啊,我们读到保罗的临别的讲论,我们的生命当中无论讲道的人跟听道的人中有临别的讲道,要讲要听,我们不知道是这个主日或者是几十年之后的一个主日。

我们恳求你使我们生出那末后的盼望,我们恳求你不单单是因为听到了那一句“从此之后,我不再见你的面”而忧伤,并且我们也因着这道建立了我们而喜乐,因着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走向我们人生的结局。而那一个的结局是在福音的里面是巴不得前往的结局,是心里迫切的结局,也是这一群弟兄姐妹可以同走天路的结局。

盼望在这间教会当中有一群的同工、信徒,他们委身在这座城市,委身在你的里面,他们有一生委身的心志,有彼此之间来敞开,昼夜的流泪的这样的生命关系的心志。那就是在之后的几十年当中,我们要陪伴着这一群弟兄姐妹成长,也要陪伴着我们身边的那些家庭,看着他们的孩子长大,看着他们的女儿嫁人。

求主你能够使这一群人,在这座城市当中,以我们这样的生命的关系来见证,那一个活生生的福音,以至于有一天这福音可以翻转这座城市,感谢赞美神!为此我们恳求主翻转我们自己的生命,听我们这样的祷告祈求,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