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人生和信仰

—— CEF秋令福音营讲座

王怡

关键词:电影、人生、信仰

同学们,下午好

我曾经出版了三本关于电影评论的书,在国内南方人物周刊上做了四年电影的专栏,我是希望通过基督教的信仰来看这些电影,因为在当代社会,影视是一种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文化手段。曾经一度在我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到影视的力量,比语言的力量更强大。对文字有点丧失信心,觉得语言是没有办法像电影,用各样的艺术手段,比如图画、视觉、听觉来描绘那些画面,特别是在现代的好莱坞的电影,通过高科技可以描绘真实的世界,还能描绘各种假想的世界,只要你能够想到的,都可以把它做出来。但是我后来开始意识到,上帝是用语言从无中创造了这个世界,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并且上帝也使用语言作为启示他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透过旧约和新约,透过先知和使徒来记载他自己的话语。

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上帝没有其它办法,没有电影,没有图片,所以上帝就给我们一本圣经,是用语言来写的,如果神今天要开口向我们说话的话,他应该是通过电影或者音乐。但实际上,在上帝的创造和向我们启示当中,文字都具有优先性。因为人是神按着他的形象所造的,在人的里面,人有神的形象,特别是表达他有一个理性的灵魂,可以对是非对错进行思考、感受,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媒介就是文字,就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来思想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实际上,所有的视觉和听觉,能够激起你的感受,给你一幅图画。可是,这一幅图画,这一个故事,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永远都是要透过你的思想当中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和思考。

实际上,在所有的艺术手段里面,还有所有的人,所具有上帝的形象的这种理性灵魂的思考和感受的这个媒介和工具里面,文字语言都具有优先性。因为信靠上帝的话语,所以我慢慢恢复了对语言文字的信心。电影跟其他的艺术一样,最重要的是,所有的电影都是讲故事的,所有的故事最终都是通过图画、影像、镜头,把它呈现出来的。可是这个故事对你有意义,甚至影响到了你的未来和你整个的生活,一定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将这个故事背后,真正要表达的意义和精神,把它揭示、归纳出来。

因此我要给大家一个最基本的观念,就是每一部电影,实际上都带着他自己认识人生和这个世界的一个价值观,或者是一种世界观。而基督教的世界观,跟非基督教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差异,其实只有那么几种。比如,你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和创造,和你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和创造,那么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感受,甚至是对一个故事的描绘就会不一样。我这个人是相信有神秘的力量的,好多好莱坞的大片里面都有超自然的力量,不过我只是不太确定,只是不太相信圣经所描绘的那一位独一的上帝,上帝一定是圣经中所讲的这位上帝吗?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是相信有神明的,或者我相信上天,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我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世界观。

所以,特别是美国好莱坞所代表的电影工业,基本上都有对电影的分类,就是一种类型片。大部分的电影,都是有类型片结构的,只有极少数的一些电影,想突破类型片做一些不同的东西,但是这个比较危险。所以类型片实际上就是它的价值系统是相当稳定的。当编剧来编这个故事,当导演来呈现这一个作品的时候,你不要期待能够给你一种相当不同的,对你已有的思想,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的了解产生颠覆性的作用,让你产生颠覆,因为它有一种很稳定的价值观。类型片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筛选市场,电影拍摄的时候,你决定要去消费的时候,你决定要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已经对市场,或者对观众做了一次区分。所以当你决定要去看电影的时候,你已经预备好了要进入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去接受一种比较稳定的价值观,知道它大概的套路是什么。

然后,我要讲的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电影,都是由那么几类的类型片所构成的。而这些类型片的背后,实际上都是有一些非常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模型。因此,当我们去看一部电影的时候,学会去分辨这一种价值观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不然的话,你只是作为一个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实际上,人家在拍的时候,就已经有市场的细分了,他知道你希望在文化、情感上想得到哪一个方面的满足。

实际上基督徒是会将这个世俗的电影背后的价值观,来跟基督教的信仰做比较,带来一个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所以对我来讲,电影是一个可以称之为比较的价值观或者评论,我们要去识别在不同的电影的背后的价值观。电影在当代的文化场景当中扮演了类似于宗教的角色,特别是好莱坞的电影。在很多年前,有学者就讲,好莱坞的电影实际上提供的是一种类似于大概在200年前,在新英格兰地区,那些新教徒的后裔,那些在美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移民当中。每周的礼拜天去教堂参加崇拜,听一篇讲道,所带给他们的功能。

其实今天电影院是一个教堂,对很多的美国人来讲,每周去看了一部电影之后,从电影院里面走出来,走到外面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上来的时候,他会告诉自己,我应该再活一个星期,生命还是值得过的。每一部电影实际上都是向着这个世界的一篇讲道,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美国社会里面,电影扮演着一种取代基督教宗教的信仰,带着类似的一种宗教的功能。告诉你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告诉你你生命当中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给你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在这部影片当中一定有一个危机,这是美国电影非常类型化的一个特点,无论是在科幻片里面,还是在家庭片当中,都会进入到一个危机,没有危机就没有电影。电影会告诉你,里面的主人公面对危机,他是怎么来解决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它克服而使得人生可以继续的,可以使一些被打乱的,已经被破坏的东西在这部电影的最后恢复次序。

就好像今天上午我讲到,有点类似于创世的那样的一个角色,你的生活,还有这部电影当中一开始出现的一种危机,就是渊面黑暗,空虚混沌的。然后他是要给你一个故事,无论他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实都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重新让空虚产生内容,让混沌产生秩序。这是今天绝大多数的商业影片,所具有的这种类型化的,带着稳定的价值观,带着一种电影的类型化的特点。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在前段时间看到斯皮尔伯格,但他现在已经不是第一线的导演了,年龄很大了。应该是在今年,哈佛请他作为嘉宾在毕业典礼上演讲,他是用电影来做一个比喻,他讲了自己的生命成长,是怎么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但这个是别人评价他的。但是皮尔伯格的确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导演。如果是有一个票房总量的统计,据说斯皮尔伯格是人类历史上票房总价值最高的一位导演,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那么他在里面,讲到电影当中的一个环节,他说,在所有的好莱坞的电影当中,情节的推动一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他们称之为角色定义的时刻。有一些的影片里面,主人公一定会有一种身份的危机,他不知道他是谁,或者说他本来知道他是谁,但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现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会经历到外面发生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诱因。我们永远关注的都是人,电影也是一样,会让这个人进入到一个身份的危机当中,就是他开始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做了什么来证明我是谁呢?现在电影中一定会出现一个危机,他无法证明他是谁了,然后慢慢随着影片的展开,斯皮尔伯格说,我们在电影当中都会设计,不只是一个,有可能是几个,可能是慢慢推进的,就叫做角色定义的时刻。

对于这一个主角来讲,他开始慢慢在角色定义的时刻,知道自己是谁。对一部电影来讲,最重要的其实是这个,不是后面所发生的事。当他一旦知道自己是谁了,比如蜘蛛侠,他开始意识到跟别人是不一样的,他拥有一种别人没有的能力,这种东西首先给他带来身份的混乱。这种混乱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好的,可能被视为一个怪物,并没有成为一个英雄,他并不知道这个意味着什么,所以最关键的不是他后面要做的那些事情,而是他到底怎么认识他是谁。这样子就会有几个角色定义的时刻,他开始慢慢意识到他是谁,开始从这一种跟别人不同的状况里面,给自己定义一个身份,通过他所做的事来定义他是谁,最后,他要在所拥有的超能力当中,建立一个稳定的价值观。

在蜘蛛侠或者蝙蝠侠的系列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被带进来,叫做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当你拥有一种超能力的时候,不是让你在不同的房子之间飞来飞去,非常好玩。而是当什么地方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你的责任。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会抗拒这个责任,抗拒一种呼召,抗拒一种身份,抗拒他们的独特性或者他们的危机所带给他们的一种对人生的使命。随着角色定义的到来,这种使命和身份,慢慢会确定下来。当确定下来之后,后面的故事就很简单了,开始去拯救地球,进入高潮部分。

但是,斯皮尔伯格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那些怎么去解决危机的故事,而是角色定义的时刻。因此,他就对着那些要毕业的,这些哈佛的年轻人说,人生也是一样的,在你的人生当中,有一些时刻是非常重要的,叫做角色定义的时刻。开始使你重新认识你到底是谁,开始使你产生对原来的自我认知,突然出现一种怀疑、困惑和危机。然后,你会重新将自己的身份稳定下来,开始去接受或者寻求你生命中的人生的使命和你的职能。用基督教的话来讲,你会去寻求那一个呼召,特别是在大部分的美国的这种超人电影当中。这是一种后基督教时代的文化,跟所有中国电影是不一样的,不相信一位绝对上帝的存在。

无论是美国队长还是X战警,他们的宇宙当中并没有一位有位格的、独一的、全能的和圣洁公义的上帝,但是一定有一种天命的观念。当说到角色定义时刻的时候,在美国的电影所呈现的价值观里面,绝对不会有这样一种角色定义的压力,或者虽然有,但是一定会突破。比如你是张家的孩子还是李家的孩子,是由你的祖先、传统文化、血源,来定义你的角色。这在中国的文化和电影中,你会看到背后有这个东西,美国电影中基本没有,因为美国是个人主义的文化。

所找到的角色定义的时刻是在童年的经历。实际上这个是西方古典文学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主题。童年的经历,然后带出来自己身份的认知,对自己生命当中缺位的那位父亲的寻求,这个是西方文化当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母题。而在一种典型的基督教的文化当中,这种缺席的父亲的角色的寻求,一定会最后指向上帝,就是那一位真正的父亲,那一位在天上的父亲,那一位作为你生命当中,和这个世界绝对主宰者的父亲。

在今天美国的好莱坞文化当中,不会最后指向那一位有位格的上帝,但是他的世界观一定是超自然的。这是大部分的美国商业电影背后的价值观。所以在他的角色定义时刻里面,一定是有某一种天命的观念,就是一个呼召。其实中国人有的时候也会这么说,但是没有那种很强烈的价值观的背景,好像上天就是要我去做这件事,好像我这辈子活着,我的使命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好像我这一生的命运就是无法摆脱的。

在美国这种后基督教的文化当中,这种角色定义时刻是非常明显的。在一种后基督教时代的一种天命观,来寻找生命成长,个人成长的一个角色定义时刻,而这个是最典型的美国梦的表达,最典型的一种个人主义的美国梦的表达。我讲到这里是开场白,接下来会看几部电影,介绍其中四种的人生和信仰。

一、无常的人生

第一种是无常的,这在中国电影当中会看的比较多,在美国电影当中,即使有困惑,最后一定会回到一个重新被稳定下来的身份认知,而且绝大部分不会直接指向基督教信仰,但是都带有后基督教文化的特征。但是在中国的文化里面,佛教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就是一种人生的无常,是大部分电影作品背后一个很典型的价值观。比如余华的一部小说《活着》,后来张艺谋把它拍成了电影。里面讲到一个人,在过去100年,就是中国这100年的苦难。从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国时代,49年以后,最后到文革的灾难。

在我们每一个家族里面,其实我们的长辈都有过那样的一生,他们都有故事。如果他是1900年出生,一直到1970年以后离世,那么从1900年到1970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好多苦难,变了好几个国家和政权。所以基本上十年整个社会就会天翻地覆一次,人的寿命只有70年。在这么一个天翻地覆当中,你一定会产生出无常的这种感受。没有什么东西是稳定的,不像在今天的美国,虽然我是要努力,但是我都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基本上不太担心美国社会十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就不太一样了,我们真不知道中国再过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中国过去这100年当中,让我这样说,基本上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带着非常强烈的时代的烙印。在每一个时代的人,其实都是提心吊胆的活着,因为中国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是在过去这100年加快了,基本上叫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你人生的后二十年。整个中国就没有人知道它会往哪个地方去,像一辆列车,速度很快,经济增长率很高。像前两年有人在网上讲一段话,中国像一架高速行驶的动车,但是应该慢一点。所以,无常是在中国过去100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于是,余华在小说里面,表达出这样一种无常的价值观,活着这句话好像就说明了一切,不要去问活着有什么意义,因为活着根本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一件事情。只要活着就好,好死不如赖活着。实际上,大多数中国人在传统的社会当中,所奉行的一种生存的哲学,在这个小说当中被表达出来。他并不是在写一个波澜壮阔的、六七十年的中国,好像史诗一样的社会的变迁,而是用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描绘他所经历到的所有的社会变迁。但是在这所有的社会变迁当中,他为什么活了下来呢?实际上是因为他麻木,还有人生当中所充满的无法被控制的偶然的因素,所以稀里糊涂的就活下来了。最后,这部电影当中的主人公,他一直活到文革结束以后,他就是浑浑噩噩的活着。

以前苏东坡有一句很著名的诗,他自己做了官,然后又被贬,但愿生儿钝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他希望生一个儿子,比较笨,比较麻木,又比较迟钝,无论这个社会发生什么,他都傻乎乎的活着,不要像我这么聪明,不要像我这么痛苦。这是他对他儿子的梦想。其实《活着》也是想表达这种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我讲一个情节,特别有意思。

这个主人公本来是一个地主,他是个败家子,家里面其实很有家产,但是他迷上了赌博。一直到1949年,共产党进城之前的几个月,终于在一次赌博当中,把家里最后一块田输掉了。对中国人来讲,祖屋是要留着的,可是他把那套祖屋输给了一个破落户,本来是个无产阶级,把他的这个家全部赢过去了。可是,当这一切发生了之后,共产党就进城了,进城之后就开始土改。他输了所有家产给那个人的被抓起来了,被当作地主,当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然后他就在下面看着,那个人在人群当中,两个人四目相对,那个人的眼睛里面,散发出怨恨,才赢了房子两个月,那种无辜,那种命运的无常,然后他就在下面躲闪,赶紧跑掉,躲在一个小巷子里面,在一棵大树旁边撒尿,听到六声枪响,吓得尿在裤子上面,然后提着裤子,一路就跑回家。他妻子说,你怎么回事?他说,打了六枪,我要是不把家里的东西输完,今天打的就是我。

在中国这几十年的苦难当中,似乎是以一种很荒诞的命运,很偶然的机遇,就这么活下来了,而这个作品想表达的似乎就是这样的一种命运,是你没有办法掌握的。历史也是充满了太多的偶然。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当中,是没有这种自我实现的,没有这一种强大的美国梦的个人精神的,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面对的都是无常的,你完全无法把握的社会命运,所以能活着就好了,活着就是你最基本的一个寻求。很多中国的影片的背后,其实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无常的思想,他相信宇宙是没有普遍真理的,人生是没有终极意义的,道德也是没有绝对标准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我们并不相信一位至高独一的上帝,我们也不相信这一位独一的上帝,是有一个绝对的道德的,美善的,圣洁的,公义的标准。当然也不相信历史是掌握在他的手上,在我人生这些很荒唐的机遇当中,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旨意,他掌管着所有的事。圣经里面所讲的另一种价值观,对于中国人来讲是陌生的,就是万事相互效力,使爱神的人得益处。很多基督徒常常讲的一句话:所有的苦难都是化妆的祝福。路易斯讲的一句话,痛苦是上帝的扩音器,上帝透过你生命当中的苦难和痛苦,向你大声说话。你在顺利的时候,神的声音在你的声音当中,太微小了,你听不见。这个世界的声音太大了,你内心的那一个自我中心的声音太大了。所以路易斯说,苦难是上帝的扩音器,上帝借着苦难,大声对你说话,你看见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你对这个世界还不死心吗?

所以在基督教当中,我们相信,所有的历史掌握在那位上帝的手中。在表面上的荒唐、苦难和偶然的背后是有一个必然,而且那个必然是充满了慈爱的一位上帝,因为他要使人类的历史和整个世界的历史,朝向他所指的方向。他要使他所爱的人去走一条,他自己不知道前面会如何的道路,但是在这一位上帝的手中。好像亚伯拉罕蒙上帝的呼召的时候,希伯来书里面说,亚伯拉罕出门的时候,他不知道去哪里,更不知道明天如何。但是有一点对他来讲是确定的,在无常的人生当中,是有一个确定的方向的,就是他要去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

可是,神所指示他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并不知道,生命当中的一个确定性,是他要去往耶和华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他也要走一条耶和华上帝所指示他的一条的道路,虽然他并不知道明天如何。很多的基督徒喜欢唱一首歌《我不知明天的道路》。我不知明天的道路,但我知谁牵着我的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是没有的。那么让我告诉你,如果你不相信背后的那位上帝,你的人生真的是无常。

经过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变迁的人,你不可能不相信你的人生是无常的。你不可能还以为你是可以抓住你的人生的,因为有太多的苦难,有太多的偶然。甚至好像20世纪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社会,存在主义哲学兴起的时候,他们从一个基督教信仰的废墟当中,他们面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的时候,最深的一种哲学的思考就是他们重新看到了这个无常。

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存在主义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跟中国古老的佛、禅和道的智慧是比较类似的,因为他们看见了人生中的荒谬,整个世界历史的荒谬。在刚刚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卡福卡就已经听到了现代火车的那种轰鸣声,他要压碎一切。所以他在变形记当中,就已经描绘了这种荒谬感,就是人在这种现代的社会会被异化,他会活在一种荒谬的人生里面,甚至最后他会失去人的自我的认知。最后就像变形记里面一样,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这个小说实在有点像一个先知的预言,预言了整个人类20世纪所有的苦难,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整个西方社会都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黄金时代。我们的科技已经很进步了,环球旅行已经不再是问题,甚至人开始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可以掌握这个自然界的力量了,这是19世纪末的时候,整个西方世界的普遍的心理。

可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了整个西方一个新的废墟。所以就开始认识到人生的荒谬,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又远离基督教信仰,这样子的一个存在主义的荒谬。可是经过像美国的婴儿潮的一代,然后到了互联网的这一代。有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历史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没有人会真的吸取历史的教训,所以21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几乎跟20世纪初的欧美差不多,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电脑技术的发展,几乎人类的科技进步,跟社会的变迁,又来到了一个新的技术革命,和给我们的一个无限前景的空间。人类几乎是像20世纪初一样,开始对人性本身,对人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本身,又有了很大的一个自信心。而且这种自信心,对于美国来讲,也是建立在已经开始远离基督教信仰,不需要有一位绝对掌控一切的上帝,我自己可以掌控。

但是在过去的这十年当中,伊斯兰激进组织和恐怖主义的兴起,对欧美世界人性的自信,所谓西方普世价值的自信的力量的拆毁与打击,我们不愿意看见他继续膨胀,但是目前看上去似乎还会继续膨胀。但是也许有一件事情是好的,那就是上帝总是使用痛苦、灾难来作为他的扩音器。当人类每一次忘记了之前的苦难,再一次走向骄傲,再一次远离上帝的时候,上帝一定会让人类再一次经历到无常的人生,再一次经历到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这种的灾难,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悔改归向上帝。

周星驰拍的美人鱼,开始的时候我倒是很想去看一看,我们知道这个是安徒生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是非常典型的,他的背后都有非常强的宗教信仰的特征。可是我很失望,因为他实际上是把美人鱼变成了一个环保主义的童话。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美人鱼的,后来有了美人鱼。但是这个美人鱼已经不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了,而是现代进化论和环保主义下面的一种美人鱼。美人鱼是猿猴变的,因为猿猴变成了人,这就是进化论。但是变成人的时候,有两类,一类在陆地上,变成我们现在陆地上的陆人;还有一类,他们都跑到海里去了,这就是所谓的美人鱼。

所以看到那里的时候,当我知道美人鱼是猿猴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值得过了,太没意思了,因为他实际上否认了一切的童话。今天中国很多的电影在学西方的电影,在技术上学美国的那种魔幻大片,但是美国很多的电影的背后是有超自然的世界观的。在中国社会,第一,超自然的世界观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说不定不能够通过电影局的审核。第二,缺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基础,所以实际上,无常的人生又开始慢慢变成一种唯物主义,把一切的魔幻,把一切的童话都来做唯物主义的改编。近年来一些华语电影当中,其实非常让我觉得沮丧。你以为他在写一个神话,其实到最后他会给你一个科学主义的解释;你以为他在写一个童话,其实到最后,他会摧毁这个童话,给你一个唯物主义的解释方式。

二、偶像的人生

第二种叫做偶像的人生。中国经历了自我的崇拜,对领袖的崇拜,对国家的崇拜。今天在中国大部分的电影当中,以前有这种主旋律的电影。里面有领袖的,个人的国家的崇拜,现在的大部分商业电影当中不再有这些了,但是呢,其实他们只是置换了一种方式。在基督教的信仰当中,我们会这样讲,没有人是不崇拜的,崇拜是上帝放在每个人内心当中,最深的灵魂当中的需要和满足,不单单是感情的需要,不单单是我想有个家,是我的生命中一定需要崇拜,我需要有一个高于我的,把我自己交给他的那位,要么是上帝,要么是偶像。

所以,没有人是不拜偶像的,要么是相信独一的那一位真神,要么在他的生命中有各种的偶像。也就是在你生命中一定有谁是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在中国古代,是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在我们的上一代,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像我的父母这一代,他们是毛主席万岁。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什么万岁呢?在我们四川,很多人会说老婆万岁。但是对很多的人来讲,实际上是金钱万岁。到最后是市场万岁。你需要永恒,你需要不朽。

实际上对领袖的、国家的崇拜开始在中国社会转成什么呢?第一,对民主文化的崇拜,今天中国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是还是有的,在网上有很多人讲五毛,或者讲毛粉,还是有很多的人有传统的这种意识形态的崇拜。但是更多的人在中国有一种很强大的价值观,就是民族主义情节。有那么多的人起来反美反日,但是你知道他们没有人是真正在反美的,因为反美的人后来都到美国留学来了。游行的时候都去参加了游行的,考研的时候都还是考到美国来了。包括很多人在网上揭露那些反美的官员们,我们的外交部长,他们一方面反美,另一方面,他们的孩子都在这边读书,可能就是你们的同学。

就像在今天的中国,有一种虚假,但是总是会激起民主文化的崇拜。这个只不过是原来的毛主席万岁,在今天的一个转向而已,当然还有很多的年轻人,不在乎中国崛起和民主主义。我的崇拜很单纯就是指向市场上的一个明星,家里挂着的就是那个明星的照片。我就是专门跑到上海或北京,去看一场他的演唱会。今天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他们的崇拜开始放在社会当中的一些成功的人士身上,放在名人的身上,放在明星的身上,包括在大学当中。

我之前在大学教了12年的书,在做牧师之前,如果请一个学者来作一个讲座。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多人来,但是如果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作一个讲座,人山人海。有一次北大教授钱理群,来作一个关于鲁迅的讲座,讲完了有一个同学就站起来说,钱老师,请问你今天这个讲座跟我们将来找工作有什么关系?钱教授就想了一下说,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你其实可以不来听的,不过还是有关系,我的这个讲座听多了,可能将来找工作会更不好找。

其实信仰不是要有助于你找工作,真的信仰可能会增加你找工作的难处。也就是说,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你如果认真坐下来要想一些东西,人到底是什么?人的一生到底意义是什么?人死就如灯灭吗?我能够确定我活到80岁吗?我到底在追求什么?为什么要跟他们一起赛跑?你就会发现,这严重影响你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会让你不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他让你痛苦。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是为了找工作;为什么要考研?推迟就业,为了更好的找工作。但是大学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出现,你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吗?其实不是为了找工作。在欧洲中世纪出现大学,大学是跟职业教育直接相反的一种教育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你将来的目的是要掌握一门技艺,然后去工作的话,那个叫做接受职业训练,而不是上大学。上大学主要是针对那些将来毕业后不需要找工作的人,就是贵族,他们不需要找工作,所以他们去上大学。他们上大学干什么呢?思想人为什么活着,思想哲学的问题,信仰的问题,神学的问题,上帝是谁,我又是谁,什么是死亡?

所以在英国以前有一个很古老的私立教会学校,叫做伊顿公学。今天在中国也开始办了,但伊顿公学现在已经变得很世俗化了,但是在以前是英国最古老的培养贵族跟统治者的一个学校,接受很好的信仰的训练。有一家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伊顿公学来,伊顿公学的校长是一个很有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那个家长就天天催着他问,校长,你到底要培养我们家的亨利,将来要做什么呢?他从来对那些愚蠢的家长,回答问题总是不客气的。然后那个妈妈就说,你当然将来要培养我们家亨利成为一个商人,校长说不是。你要培养我们亨利将来从政吗?不是。你将来要培养我们的亨利做律师吗?不是。然后妈妈说,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回答我,你们学校到底要培养我们家的亨利将来做什么。他就笑着说,太太,只用一句话,我们主要是教他如何思想死亡。这个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

其实我们每个人不管有没有读大学,你都会知道18岁的时候,青春的时候,你总是会思想这些问题,人活着是为什么。但是在今天有很大的压力,我们已经不再思想这个问题了。大学是你一生当中最应该来思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你如果不来思想的话,基本上以后就没有时间来思想了,你马上就会跟着这个世界的轨道和游戏走,如果你将来不太顺利,我觉得还比较好。但是如果你将来很顺利的话,你随着这个世界上了他的轨道,一直到45岁才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然后你重新来回想,我这20多年到底在干什么?

所以我盼望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来思想生命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还没有思想清楚,我盼望你们出去工作之后不要那么顺利,不要那么快找到工作,不要那么快升职,不要那么快赚钱。因为那样子,你有可能要等到五六十岁再重新来思想,看见你所走过的这一条路的虚空。所以在今天最重要的是对个人的崇拜,对自己或者是对这个社会上的一些成功人士的崇拜。

三、如梦的人生

第三种如梦的人生,梦幻的一种人生,这是佛家的一种观念。就像我们讲的虚幻,一切有为法,如幻影泡沫

美国大概在20年前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做《偷天情缘》,也叫《土巴鼠日》。有一个地方,他们有一个节日叫土巴鼠日,那天都会庆祝,有一个记者到那个镇上去采访,当天正好是土巴鼠日。结果发生了一件事情,他忽然沦陷在那一天当中,每天早晨起来都是土巴鼠日,他永远都在那一天。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该怎么办,他走不出来,就好像被关在这一天里面了。那么他得到了一个机会去思想人生的意义。他想尽各种办法要摆脱这一天,比如到了晚上,就爬上20楼,然后从上面跳下去,结果第二天早晨起来还是在床上。他又开车去撞车,被关在监狱当中,第二天起来还是在床上。他永远都无法脱离这一天,但他忽然慢慢想清楚了一件事,如果没有明天,如果明天还是今天,实际上在一个终极的意义上讲,你没有明天,因为你的明天只不过是今天的重复。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你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因为你做事情是没有后果的。他一开始很烦恼,但是后来想明白了,这真是一种自由的人生,意味着我今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没有后果,第二天起来就会重新开始。

但是他慢慢又发现,这是一种他想要的自由吗?他觉得这种生活没意思。他又开始决定要做个好人,因为永远都是在那一天,所以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全都知道。他到餐馆里面去,他知道五秒以后那个服务生东西会掉在地上。他赶紧抓住时间,马上跑到一棵树下,等到一分钟之后,那个小孩会掉下来。然后赶紧又跑到公路上去,待会车子可能会相撞。他像蜘蛛侠一样,在他永远都在的那一天当中,开始做一个好人。他谈恋爱的时候很有意思,今天遇到一个女孩子,问她喜欢什么,第二天是同样的一天,他告诉她,我特别喜欢某个东西,那个女孩子说我也喜欢这个。她喜欢什么音乐他就去学,过了两个月之后,还是同一天,他告诉那女孩,我很喜欢那首歌,那个女孩子说我也很喜欢。

《夏洛特烦恼》也表达了这个,很有意思。有一个人一事无成,毕业十年了,他很喜欢原来班上一个最漂亮的女生,但是她没有跟他结婚。他却跟班上的另外一个女生,他并不喜欢她,那女生很喜欢他,所以他后来跟她结婚了。他最喜欢的那个女生要结婚了,他就想到她的婚礼上去大闹。他就租了一个车和一套衣服,结果在那个过程当中,他的妻子却跑来了,这婚礼上一团糟。他忽然好像做了一个梦,但是又真的不像是梦,他回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年,他刚刚上高中,那时候他17岁。他发现他在那个地方可以重新开始,这一次要追求那个女孩子。他很喜欢音乐,忽然发现原来汪峰、周杰伦这些人都还没有出来,所以他就开始写他们的歌,成为超级明星,然后又娶了他最喜欢的这个女孩,最后功成名就,挣了几个亿。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人在网上关注王宝强的离婚案。这个电影是去年拍的,但是基本上跟王宝强的剧情一模一样。他发现他最好的朋友,他的助手,跟他的妻子发生了婚外恋,他决定退出歌坛。他又去找他原来的这个妻子,他开始怂恿他们班上另外一个人去追自己的老婆,这样他好去追另外一个人,但现在他却去找这个同学告诉他,我把一切都给你,你能不能把她还给我。他忽然发现,他想重新去生活。最后他终于从那个沦陷的时候出来了,忽然发现他的妻子才是最好的,这个是一种如梦的人生。

其实类似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传统里面有很多。比如黄粱一梦的故事,甚至包括红楼梦。红楼梦不是说你在做梦,红楼梦是说你的人生实际上就如同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没有明天,今天就是不值得过的。如果没有明天,连今天也没有意义,这就是梦幻如梦的人生所要告诉你的。你不能够单单的说我要抓住今天,不关心明天。今天在年轻人当中很流行的一句话:我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但是圣经要告诉你的就是,如果没有天长地久,你根本就没有拥有过,连曾经拥有也是梦幻。实际上是虚空的虚空,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如果这70年或80年的人生是今天的话,有没有明天呢?死亡之后有没有明天呢?如果没有永生,如果死亡之后,人的生命灵魂,他所热爱的一切,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消失毁灭,那么今天也是不值得过的。这就是圣经对这种如梦的人生,对这种不相信在死亡之后的永远的生命,或者是永远的苦难的这样的人生的一个彻底的否定。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没有明天今天就没有意义;没有永远,连曾经都没有意义。很多的人说,至少我曾经爱过。我就告诉他,你从来就没有爱过,如果你现在失去了这个爱,你从来就没有爱过。你曾经想去爱,但是你没有爱,你没有拥有过。

我以前常常讲一句话,在今天这个社会,非常堕落的一句台词:我那一段感情。只有香肠才是一段一段的,爱绝对不是一段一段的,爱要么是一生一世的,爱要么是直到永远的,爱要么是永不止息的,要么爱连一天都没有存在过。你只不过是在梦里,你只不过是梦醒了,你的人生只不过是虚空。你不可能靠过去的回忆活着,你不能够假装骗自己,我曾经拥有爱情。你从一开始就没有拥有爱情,因为一开始你们就活在谎言里面。你们曾经说过山盟海事,现在却分开了。所以从你们说山盟海事的那一刻起,你们的人生就是虚幻,你没有经历过,你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而这样的一生真是没有意义。但是那样的爱是存在的吗?那样的爱是真实的吗?

以前我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刘德华唱的一首歌《老天爱笨小孩》。但是,对我来讲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老天真的爱笨小孩吗?老天真的爱失败的人吗?老天真的爱软弱的人吗?真的爱有罪的人吗?如果这是真的,那多么好,好到我无法去相信,我就知道我的人生是有意义的,跟我做了什么,成功或者是失败都没有关系。但是如果这不是真的,只不过是一种梦想,如果基督教所讲的这一切只不过听上去都挺好,但是我并不相信是真的,那么你就活在你的不相信当中,而你的不相信其实就是虚空,就是束缚,就是地狱。

在美国今天的大部分电影当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二元论的世界观。什么叫做二元论呢?就是善恶相争,中国传统叫阴阳,在希腊的文明里面,叫善跟恶二元的相争。他们并不相信一位掌管一切的上帝,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甚至有善神和恶神。你会看到美国这些年大多数的超人,漫威动画里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这种二元论的世界观。这是希腊的思想,后来在基督教的历史上称之为洛斯蒂主义,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宇宙观,不是唯物主义的。相信有隐秘的力量,却不属于这一位独一的上帝,而属于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这是典型的希腊思想,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在善和恶之间相争,但是善恶最终如何并不知道,要靠这个英雄自己的努力。美国今天的文化越来越是这样的一种二元主义下的英雄的文化,美国梦被被集中的表达为,就是你要成为蜘蛛侠,你要成为钢铁侠。美国社会当中那些边缘人士,那些原本被歧视的人士,现在都被表达为x战警、变种人,他们的权利需要被尊重。他们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本来是被歧视,但是现在是他们身份和能力的象征,是这个社会的多元的一种象征。

其实所有的这些漫画故事,都是在表达美国社会这些年来的一种思想的变迁,实际上这种洛斯蒂主义,就是相信物质世界是暂时的,但是有一个更高的精神世界,善跟恶是二元对立和相争的,人就是要努力做一个好人,要努力实现自我,使善的那一面能够胜过恶的那一面。今天大多数的美国人其实不是相信基督教的,而是相信这样的一种宗教,当然这个比中国好,今天中国人连这个宗教都不相信。因为他们完全没底线了,连最基本的善都已经不相信了。

今天最典型的不相信耶稣的美国人,主要集中在加州地区、好莱坞、纽约、曼哈顿,还有在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里面,他们代表着美国社会的这种最典型的,他们大部分都是好人,有修养,有知识,有道德,也希望能够向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好人,就像我上午提到大兵瑞恩一样。他们最后是用我是一个好人来自义,来认为自己是一个应该被拯救的人。有人做过调查,今天很多的美国人,他们从小其实是在基督教文明的一种文化影响下长大的,但是他们并不接受那一位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的福音。

他们大部分的人会认为,我相信有一位上帝的存在,我将来会上天堂。我是一个好人,我在努力的生活,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这是今天绝大数美国人的一种道德主义的二元主义,这种宗教在本质上是道德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而这种基本上是美国今天非常强的一种世俗的精神,集中体现在美国的这些电影当中。最早的是从星球大战开始,在70年代末星球大战的时候。星球大战是科幻片,但是你注意到,星球大战里面最核心的一个东西并不是科学主义,而是他的神秘主义的世界观。星球大战里面最厉害的,不是科学技术所生产出来的武器,而是绝地武士。他们很像日本的忍者和东方的神秘主义或武术大师。他们相信在这个宇宙当中有一种神秘的原力,是超乎科技之上的,不是通过科学技术和试验获得的,而是人在他的心灵当中来获得的,而这样的人只有极少数。而这极少数的人成为绝地武士,他们有点像星球大战里面的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也比较像他们那个世界当中的先知、使徒和守护神。

在现代的话,绝地武士就是被复仇者联盟当中的那些超人所代表,他们的背后都是相信宇宙当中有神秘的原力,而那个原力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所以,星球大战是一个人性的英雄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悲剧。阿纳金拥有这个力量,成为最优秀的绝地武士,但是他受到原力黑暗那一面的影响,最后变成黑武士,走到黑暗邪恶的那一面。可是到最后的时候,跟他的孩子之间的那种人里面最深的一种爱的情感,使他在毁灭的时候,似乎开始觉醒,似乎又开始走到善的那一面,所以善恶之间是会摇摆的。

人生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去做一个道德主义的英雄,就是去克服你生命当中的恶的那一面,去做一个美善的人,这是美国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一种道德主义的立场。美国电影从来不会旗帜宣明的宣扬很恶的东西,大部分都是道德主义的,一定会带领你走一种英雄主义的道路,所以看了一部电影之后,你会觉得还可以再活一个星期。在60年代、70年代出现这个系列,实际上是对那个时候美国的文化,就是一种反基督教的,开始追求人的权利,民权运动之后,这样一种道德主义的文化的很典型的反应。所以当超人刚刚出来的时候,那个海报,那个超人的斗篷,就被画成是耶稣的形象。

实际上,最新一集的这个超人,很多人说他表达了耶稣救赎的故事,甚至在美国有很多教会,推荐鼓励弟兄姐妹们去看那个。耶稣变成了一个高科技的耶稣,他是一个外星人,他是比我们更高的,然后来到我们当中拯救我们,他为我们死,甚至受到整个世界的误解。外星上来的人就是撒旦,另外一派的人,他们说,你们把他交出来,结果这些忘恩负义的人类,居然把拯救他们,一直在保护他们的这个超人交出去了。这一幕像不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故事?看上去很像,但实际上完全不一样。因为不再是一个上帝替代我们流血,来拯救我们的代赎的故事,是一个用武力,用道德的努力来感动我们的宗教。

所以在今天的美国,你很难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把这两个宗教分清楚。一个是耶稣基督的福音,一个是也相信超自然存在的道德主义的宗教。这两个很容易混在一起。而今天很多的美国人,实际上不是信耶稣基督的福音,他们信的是那一个道德主义的宗教,在大部分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当中表达出来的,有超自然背景的道德主义宗教,实际上是科学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一种结合。

所以在今天有一种很重要的运动,就是新纪元运动,美国好莱坞受到新纪元运动很大的影响,大部分美国科幻电影的背后,其实都是新纪元运动思想的一个影响,多过基督教信仰的影响。最后一种是讲到有使命的人生,就是用魔戒和纳尼亚来做分解,但是我的时间已经到了。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你创造了这个世界,世界是因你的话语而有的,天父我们感谢你。你没有任凭人类沉沦在自己的堕落、孤芳自赏、自我的满足和自我中心里,你舍弃你的儿子来拯救我们。主啊,这个世界有各种版本的福音,这个世界的每一种的故事,甚至每一种电影的类型片,都给我们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福音,都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出了问题,都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处理方式。给了我们重新来定义我们是谁的一个身份认知的时刻,最后也给了有勇气继续活下去的结局。

主啊,求你能够让我们分辨这一切,让我们看到在这一切故事的背后,反映了信仰当中的一些东西,就是我们在寻求的。在他们给我们的答案里面又彰显出来,与耶稣基督的福音截然相反的那个部分。求你使我们能够用基督教的信仰,能够用整全的世界观去学习反思,并批判今天这个世俗社会当中一切的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主啊,让我们在这里向你有一个祷告,求你不要任凭这个世界向我们传福音,而是要让我们向这个世界传福音。主啊,因为我们常常向这个世界传福音的比重是很小的,但是这个世界却用扩音器和很复杂的声音,不断向我们传福音,以至于使你的教会远离了你的道,使你的儿女们虽然自称是基督徒,但却远离了你的道。我们里面更多的是受世俗文化的影响,胜过主耶稣基督的福音,胜过圣经神的话语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在你的面前悔改,在你的面前祈求你的帮助和怜悯。听我们如此的祷告祈求,奉靠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谢谢大家。

打印
标签